全国获奖科学创新案例 | 《传热比赛》


《传热比赛》
农安县前岗乡鲍家中心小学赵宁姜洪明
一、教材分析
《传热比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七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 。本课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学生们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
科学探究目标: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
三、实验器材
本课设计了两个实验:一是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 。实验所需材料是:木勺、塑料勺、钢勺、热水、测温试纸等 。第二个实验是对铜、铝、钢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实验,所需材料为:热传导演示器、测温试纸、酒精灯等 。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两个实验中,我的实验器材与常规的实验相比,都多了测温试纸 。测温试纸能够在物体达到预设温度时迅速变色,更直观的展示实验现象,实验效果好,购买也比较容易 。在接下来的环节,实验方法创新环节中,我会详细的介绍测温试纸在实验中的应用 。
四、实验方法创新
本课的第一个实验是将三种不同材料的物体同时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之后,比较哪种材料传热快 。常规的操作是让学生用手触摸勺柄,感受热度 。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在触摸铁勺柄的时候会有灼热感,学生实验过程中如不小心还可能出现烫伤 。所以我对这个实验做了两次改进 。第一次改进时我采用了在勺柄涂抹易融化物比如凡士林的做法,通过一段时间过后凡士林的融化程度判定热传导的速度 。但在学生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实验现象不直观、不容易观察的问题 。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改进 。我在实验中引入了测温贴片,在每个勺子的手柄处相同位置贴一片测温贴片,哪个勺子先达到预定温度,测温贴片会先变色,从而得出结论 。改进后的实验比之前的实验更加直观、安全,让学生通过对测温贴片的颜色变化直观的观察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导热性是不同的这样的一个结论 。
这是改进后的实验过程 。
本课的第二个实验是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 。常规做法是在热传导演示器上用凡士林将火柴固定,点燃酒精灯观察火柴的变化,热传导快的火柴掉落速度快,以此来判定热传导的速度 。但在实验中凡士林的量需要控制好,凡士林的量过多会导致热量过多的用在融化凡士林上,热传导现象不明显 。所以我将实验中的凡士林和火柴舍弃掉,改用测温贴纸就很好的解决了凡士林用量不均,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的问题,在三种金属材料的相同位置贴上测温试纸,先达到预设温度的材料的试纸先变色,实验现象更直观、更明显 。
这是改进后的实验过程 。
四、实验反思
通过本次对《传热比赛》中两个实验的改进,让实验更容易操作,现象更易于观察,更容易得出结论 。而且所用物品易于购买,没有地域限制,方便推广 。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感谢各位评委的耐心倾听!谢谢!
【全国获奖科学创新案例 | 《传热比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