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翻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翻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常识】王勃(650~675年),唐代诗人 。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初唐四杰”之冠 。体裁:五言律诗 。律诗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偶句押韵,中间两联两两对偶 。
【注释】之任蜀川:到蜀地去上任 。城阙:城墙与宫阙,这里指长安 。辅:拱卫 。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 。五津: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以五津泛指蜀川 。津:渡口 。宦游:出外做官 。比邻:近邻 。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 。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
1、赏析“辅、望”
“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心态作铺垫 。
2、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赏析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不必伤感 。
3、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议论,夸张、对偶,语言凝练,意境旷达,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只要心中充满对朋友的真挚友情,那么朋友就好像在身边 。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的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
4、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送别,勉励和安慰友人不要在告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样用手巾抹眼泪,应该坚强些 。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放 。“在歧路”,照应题目中“送”字 。
5、【主题】本诗是首送别诗,全诗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惜别、留恋和慰勉之情,体现了作者高远的志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
6、该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何特点?从哪句话可理解到作者这种感情?
答: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它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告诉人们: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还概括出了人们共同的普遍的感受 。
7. 写友情的名句 。答: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8. 说说“海内……若比邻”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的旷达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