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吃甘蔗的原理是什么?关于他吃甘蔗的故事


顾恺之吃甘蔗的原理是什么?关于他吃甘蔗的故事

文章插图
顾恺之是古代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画的画非常的精致,尤其是水墨画,顾恺之也是被称作水墨画的鼻祖,传说顾恺之有一天经过一片天田地,便看到了甘蔗,索性便吃了起来,于是便有很多的人在问小编顾恺之吃甘蔗是什么?顾恺之吃甘蔗的原理是什么?小编也是非常的好奇,在网上搜索了一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人,有很大的才艺,不仅能作诗写赋,而且他的字也写的特别漂亮,尤其很擅长绘画,精通于画山水画和人物画,是当时有名的画家 。他的为人豪爽大方,又极其幽默,同时又有点痴呆,因此人们称他为“痴绝” 。这里要讲一个关于他吃甘蔗的故事 。
有一天,顾恺之跟着桓温去江陵进行视察,当地的官员来拜见桓温,另外还带来了当地的特产甘蔗 。桓温见了十分开心,说:“这里的甘蔗是非常有名的阿,大家有幸能够尝一尝 。”于是,大家听了都开始吃起了甘蔗,并且不断夸赞甘蔗很甜很好吃 。
唯独只有顾恺之一人出神地望着江面没有心思去拿甘蔗 。桓温见他出神,于是就故意挑了一个很长的甘蔗,把甘蔗尖头给了顾恺之,顾恺之也没注意,就开始啃了起来 。桓温看到顾恺之的吃相,笑了起来,说:“甘蔗甜吗?”周围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说:“我们的甘蔗可甜了,不知道顾参军的甘蔗如何?”这时,顾恺之才回过神来,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头,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嘲笑自己 。他顺手举起甘蔗,说:“你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的 。”大家看他这么认真回答,笑着说:“那你说怎么个讲究法?”顾恺之说:“你们一开始就吃这么甜的部分,后来就越吃越不甜,最后就反胃了 。而我从尖子开始吃起,到最后越来越甜,这就叫做‘渐入佳境’ 。”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为小虎子,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顾恺之见多识广,才思广博,擅长写诗作赋和书法,尤其擅长绘画,主要精通画人物画和山水画 。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 。
画家顾恺之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士族的家庭,根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先祖有多人在孙吴和西晋时期都当过官 。顾恺之当官的路途并并不是特别顺利 。最开始的时候,担任过参军的职位,在大司马死后,他又任命为刺史府的参军 。直到晚年,他才进入朝廷担任散骑常侍,但是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
顾恺之的官职虽然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因为他在绘画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还是具有很高的人气的 。当时的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就是痴绝、画绝和才绝 。其中,痴绝就是指顾恺之的为人率真、幽默,并同时又有点痴呆的感觉 。画绝就是指他在绘画上面的造诣,从而肯定了他的绘画功底十分了得 。文绝是说他博学多才,非常擅长写诗作赋,在书法方面也非常精通 。
顾恺之流传在世间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主要能反映他的文学成就的应该是《观涛赋》和《筝赋》 。他的绘画作品比较多,但是有很多都已经流失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不仅有人物画,世俗故事等,还有飞鸟走兽和山水绘画等 。
顾恺之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为取材的依据,绘画出作者对洛水之神的爱慕之情,以及人与神不能连结的惆怅之情 。绘画者将不同的情节放置在同一个画卷上,洛神与曹植反复出现了画卷中,以树林、山石、河流为主要的背景,将情节进行分割,同时又有相互连结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