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决定因素有哪些?,生猪价格由什么决定


生猪价格决定因素有哪些?,生猪价格由什么决定

文章插图
2018年8月辽宁沈阳爆发首席例非洲猪瘟疫情,2019年是国内非瘟疫情的高发期,生猪出栏量减少,猪肉价格一度上涨至50元/公斤,到现在国内非瘟疫情仍偶有发生,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了部分团膳消费,猪肉价格开始陷入归落通道,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已归落至30元/公斤以下 。那么,除了非瘟疫情,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猪肉价格呢?
宏观政策
猪肉占CPI构成的2.88%,同时中国人以吃猪肉为主,占肉类总消费量的2/3,猪肉价格上涨将会带动另外肉类乃至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因此猪肉价格大涨有推动物价上涨的风险 。国家在因对此类风险时,不再单纯依赖货币紧缩作为反通胀的主要宏观政策 。
本次非洲猪瘟对社会消费的影响,国家主要通过贩生猪饲养限制、加大金融信贷支持、踊跃进口与抛储来对付,而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对产业重养起到了很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猪肉价格也徐徐归落 。
截至2020年5月27日,今年华储网共投贩市央存储冻猪肉20批,累计投放量达到38万吨 。这极大的保障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居民猪肉供赠,保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猪肉价格相对稳定 。
另外,近几年愈加严苛的环保政策在非洲猪瘟疫情之后,为促进行业踊跃恢重,部分限制措施略有放松,但集体依然受环保政策限制,投产成本增添,限制小规模养殖厂重苏,同时留赠大规模养殖厂快速扩张的空间 。根据艾格农业数据,仅2020年4月份温氏、牧原、新希翼等龙头企业共投入约760亿元布局生猪产业 。宏观调控与环保政策持续影响下,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有望加快 。
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费者偏好
除去宏观调控与环保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者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肉消费,进而影响其价格 。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18年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稳步增长,而且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速显然,仅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达到22.96千克,同比上涨17.80%,且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22.74千克 。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猪肉消费量基本饱和,而且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猪肉的城镇消费占比增速或进一步放缓 。与此相对应,农村改革持续推进,来自农村居民的消费量有望实现持续增长直至饱和 。
供赠因素
养殖利润
畜禽养殖行业决心供赠量的内在驱动因素是养殖利润,生猪养殖也不例外 。生猪饲养周期决心了猪肉价格周期较禽肉价格周期更长,在每一轮价格低谷都有养殖利润亏损导致的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在价格高峰有能繁母猪快速扩产能 。
2019年至今高盈利驱动与环保限制,规模化大企业得以迅速扩张,6月2日,根据美国养猪界权威杂志National Hog Farmer公开的2020年全球养猪企业实力榜显示,2020年全球母猪存栏在10万头以上的企业有34家,其中,中国11家猪企上榜,分辞为温氏、牧原、正大、新希翼六和、正邦、中粮、天邦、双胞胎、扬翔、大北农、德康集团,母猪数量总计573.62万头,温氏、牧原分辞排在全球排行榜的首席、第二位,母猪存栏分辞为130万、128万 。
全球母猪存栏在10万头以上的34家企业中,中国和美国各11家,母猪数量总计分辞为573.62万头和368.35万头,分辞占入榜企业母猪总量的49.62%和31.86% 。
国内自繁自养与出售仔猪毛利在年后有一定幅度归落,但依然处在同期高位水平,预期端午节对猪肉价格有小幅提振,养殖利润有望归暖,行业的养殖利润驱动效果依然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