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长车内身亡,元凶是这种气体?

银行行长、中毒、身亡,这几个词连起来,能让不少人脑补出一部悬疑剧 。
当事人是湖北英山县长江村镇银行行长王某勇,近日,他疑似自杀身亡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关注 。
12月20日上午,英山县委宣传部针对此事发布了情况通报 。通报称,2023年12月5日19时30分,英山县公安局温泉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温泉镇梅岩村附近一男子在车内死亡 。温泉派出所、县刑侦大队民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经调查 , 死者王某勇(男,54岁,湖北英山长江村镇银行原行长),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排除刑事案件 。

银行行长车内身亡,元凶是这种气体?

文章插图
为什么在汽车内 , 还可能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后,人为什么跑不掉?
汽车内的“杀手”
在车内因一氧化碳中毒出意外 ,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
早在1993年,就有报道记录,一27岁女子于当年12月24日夜间12:00时将桑塔纳小车内空调制暖开足,在车内休息,次日晨5:00被发现昏迷在车内,最终被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 。
2018年12月 , 一对夫妻在车内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据报道 , 两人将货车停在青藏线109国道的停车?。急冈诔的谛菹⒁煌碓俳兀?但第二天被发现时两人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经调查,两人休息时打开了驻车柴暖 , 窗户没有留缝隙,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
时间更近一点的 , 今年11月,甘肃兰州南河南路雁滩宾馆附近,有民警巡逻时发现一辆厢式货车违规停放在马路边,上前查看发现,副驾驶位置有一人,口吐白沫,呼叫无反应,民警破窗救人,最终急救医生初步判定病人是一氧化碳中毒 。
银行行长车内身亡,元凶是这种气体?

文章插图
图源:兰州公安交警 视频截图
为什么在汽车内还会一氧化碳中毒?
综合多起汽车内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可发现,在这些意外事故中,人们几乎都是在车内开空调休息时一氧化碳中毒的 。
汽车在没有行驶且开着空调的情况下,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 , 运转速度较慢,此时燃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如果汽车还处于相对密闭的车库或其他空气流通较慢的环境中,那此时,无论是开启空调内循环还是外循环,都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 。
开启空调外循环,即利用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入车厢内,使得车内外空气流通,此时会将车外的一氧化碳“吸”进车内,使得车内一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若长时间待在车内 , 可能会一氧化碳中毒 。
有博主做了模拟实验,他们将一辆小车停在车库内,打开空调,关闭窗户,一分钟后车内一氧化碳浓度达到5ppm,5分钟后65ppm,15分钟后70ppm,25分钟后91ppm , 此时进入车内一分钟后就感觉明显不适 。如果遇到特殊的极端天气,比如暴雪天气,积雪将空调进气口都覆盖住,一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分钟内突破1000ppm 。
而一氧化碳浓度达200ppm以上 , 一般2~3个小时人就会感觉到轻微头痛、乏力,若浓度达到400ppm以上,1~2个小时内觉得前额痛 , 3小时后威胁生命,若达到800ppm以上 , 健康成年人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 , 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 。一氧化碳的浓度越高,不适症状出现得越快,后果也越严重 。
银行行长车内身亡,元凶是这种气体?

文章插图
你知道哪个是内循环按钮 , 哪个是外循环吗?|图源:图虫创意
那开启内循环,即车厢内部进行气流循环,车内外的换气通道关闭呢?此时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可能会造成昏迷、脑缺氧等情况 。而且汽车并非绝对密闭 , 一氧化碳多少还是会渗进车厢,如果再不巧 , 遇上排气管堵塞等情况 , 那一氧化碳更是会回流到车内 。

注意,不管是开汽车空调制冷还是制暖,都可能一氧化碳中毒 。不过,对于制暖来说,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有时,人们自行给爱车安装的取暖设备——柴暖,也可能成为“生命杀手” 。前面提到的卡车夫妻 , 就是因为柴暖而一氧化碳中毒 。
柴暖也叫驻车加热器,使用柴油为燃料,原车不带,大多是人们自行安装的,卡车安装柴暖的情况更多 。为保证取暖效果,很多柴暖将加热口放在卧铺底下,废气口就布置在驾驶室下方,废气可能会从缝隙中渗入车厢内,最终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
对此,有人可能会不解 , 一氧化碳浓度太高,人们觉得不适时,抬抬手把车门打开,或者把车窗打开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会放任自己中毒致死?
一氧化碳中毒跑不了?
一氧化碳中毒不是不想自救或寻求他救 , 而是真的救不了 。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占职业危害的第一位 。而在美国,每年约有4万人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就诊,每年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数约为600~800人 。
而这样高的中毒率,主要是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拥有极具迷惑性的三个关键点 。
首先,一氧化碳本身属于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 除了仪器测量、点火测试和自身出现症状 , 我们很难察觉到空气中有一氧化碳或者说出现了过量的一氧化碳 。
其次,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 但会首先影响人的大脑 。按照医学理论,一氧化碳中毒的实质是导致人体缺氧,从而引起重症甚至死亡,而其让人缺氧的关键有三:
  •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快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强约300倍 , 当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会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 。导致大部分氧气被“被抛弃”,无法通过血红蛋白将其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 。
  • 碳氧血红蛋白解离慢 。相比于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约36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直接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 。
  •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
简单来说就是,一氧化碳能“快准狠”地让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无法呼吸 。
而在各个器官中,大脑对此最为敏感,是首要的累及对象 。缺氧的大脑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先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肉麻痹以及四肢无力等症状 。由此,手脚无力甚至不听使唤的中毒者们往往难以自行开门开窗、走不动爬不了、喊不出 , 继而意识模糊、昏迷,甚至死亡 。
另外,症状较轻的人,如果迅速脱离引起中毒的现场 , 呼吸新鲜空气 , 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但不排除人们因为症状轻,判断不出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或者正处于昏睡状态 。
银行行长车内身亡,元凶是这种气体?

文章插图
有时候,你以为是头晕想吐是晕车或者感冒不舒服,实际是一氧化碳中毒|图源:图虫创意
最后,一氧化碳中毒的“他救”可能也不够及时 。
生活性意外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多为室内(居室内、浴室内、车内),难以进行呼救,也不容易他人被发现 。尤其是冬天关门闭窗,通风不足,室内一氧化碳达到0.03%浓度时就会出现明显中毒的状况,房间门和窗比车窗车门可能更难打开 。
此次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受害者的出事地点在车内且是自己一人,遇上一氧化碳中毒,没有能力自救,也没有等到他人发现并实施救援,最后身亡 。
在此,也给大家提个醒:
车辆行驶过程中适当打开车窗 , 保持空气流通 , 尽量别在停驶的车内开着空调打盹或睡觉 。如果感到头晕、四肢无力,应及时开窗透气 , 并在排除晕车和其他病因的前提下 , 考虑是否一氧化碳中毒 。
若遇到症状明显的中毒者,应将其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 。因为吸入氧气可加速COHb解离,增加一氧化碳的排出 。吸入新鲜空气时 , 一氧化碳由COHb释放出半量约需4小时;吸入纯氧时可缩短至30~40分钟,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至20分钟 。
一氧化碳中毒堪称无声无息,大家一定要多留意,无论是车内吹空调、烤火炉取暖甚至是围炉煮茶,都要注意通风 。
参考资料:
[1]李生斌:《法医学(第2版)》
[2]王一镗:《王一镗急诊医学(第2版)》
[3]黄先青, 张艳芳. 化学中毒与检验.
[4]韩小彤 刘晓亮:《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教程》
[4]邬长兴, 籍文强, 曹丽玲, & 方成根. (1996). 小汽车内空调取暖致一氧化碳中毒3例. 解放军医药杂志, 000(004), 306-306.
[5]南方都市报:一银行行长自杀身亡,原因未明
[6]科普中国:【科普】车内开空调睡觉?一氧化碳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
[7]中国石油:夏天开车 , 空调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银行行长车内身亡,元凶是这种气体?】以及中国科普博览、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恩施州中心医院、葫芦岛消防等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