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的意思

文章插图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山行》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此诗描绘秋天景色 , 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 山路、人家、白云、红叶 , 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 。
原文:
山行
杜牧 〔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 ,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
作品介绍: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 , 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 , 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 , 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 , 还要艳丽呢?。?
原诗: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 , 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 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 , 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 , 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 , 倾向性已经很鲜明 , 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 , 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 , 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的意思是: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让人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不仅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的气氛,还给人以一种“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感受 。
出处:
《山行》杜牧 〔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
远上:登上远处的 。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
斜:为倾斜的意思 。
深:另有版本作“生”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 由下而上 , 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 ,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 , 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 , 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 , 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 , 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 , 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 ,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 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 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
表达主题: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 , 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 , 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
名家点评:
明人瞿佑《归田诗话》:予为童子时 , 十月朝从诸长上拜南山先垄,行石磴间,红叶交坠 。先伯元范诵杜牧之“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至今每见红叶与飞落,辄思之 。
清人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唐云:妙在冷落中寻出佳景 。
清人黄生《唐诗摘钞》:次句承上“远”字说,此未上时所见 。三四则既上之景 。诗中有画,此秋山行旅图也 。
清人何焯《唐三体诗评》:“白云”即是炊烟 , 已起“晚”字;“白”、“红”二字,又相映发 。“有人家”三字下反接“停车”,“爱”字方有力 。
清人盛传敏《碛砂唐诗》:敏曰:味此诗,似与“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之语同义 。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 。诗写山行,景色幽邃 , 而致也豪荡 。
清人范大士《历代诗发》:结句写得秋光绚烂 。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 , 尤脍炙词坛,播诸图画 。唯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 。谓胜于春花 。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 , 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 , 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 。
近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读此可见诗人高怀逸致 。霜叶胜花,常人所不易道出者 。一经诗人道出,便留诵千口矣 。
【停车坐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的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