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里叹零丁全诗,辛弃疾过零丁洋全诗

伶仃洋里叹零丁全诗

伶仃洋里叹零丁全诗,辛弃疾过零丁洋全诗

文章插图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
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佑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 , 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 。
辛弃疾过零丁洋全诗《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伶仃洋里叹零丁全诗是谁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
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佑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 。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意思是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 , 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
想到前兵败江西 , (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 , 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 , 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 (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赏析
【伶仃洋里叹零丁全诗,辛弃疾过零丁洋全诗】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 , 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 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 , 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
零丁洋里叹零丁前一句是什么零丁洋里叹零丁前一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作品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 , 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3]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 , 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 , 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遣将援常州 ,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 ,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兩剑ń裥禄崮希?,令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 。文天祥大义凛然 , 宁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