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严肃地告诫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陈实与梁上君子》原文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
《陈实与梁上君子》注释1、馁:饥饿 。
2、栖:停留,这里指躲藏 。
3、阴:暗中 。
4、夫:发语词,无实义
5、斯:这(地步) 。
6、孰:谁 。
7、徐:缓缓地,慢慢地,这里有认真的、严肃的意思 。
8、谕:使……明白 。
9、省:反省 。
10、归:承认 。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翻译】11、一:整个 。
12、岁饥民馁:当时荒年,百姓饥饿 。
13、盗:小偷 。
14、自是:从此 。
《陈实与梁上君子》赏析《陈实与梁上君子》是出自《后汉书》的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叫陈实的古人发现藏在屋顶梁上的小偷后,通过巧妙智慧感染教化小偷改邪归正的故事 。后来人们把小偷便称为梁上君子 。
本文通过对陈实和窃贼的描述,说明了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 。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 。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 。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 。待人要宽和,要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责罚 。
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别人指出问题时要积极改正,这样能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 。人的本性不一定是坏的,可一但沾上恶习便会成为所谓的“恶人” 。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陈实与梁上君子》创作背景《陈实与梁上君子》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后汉书》,为南朝·宋范晔所著,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去世 。葬前的晚上,百官吊唁,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夜宿义康府广渊处(时晔弟广渊为义康府祭酒),纵酒夜半,无所顾忌,醉意朦胧中又听挽歌为乐,因此触怒义康,把范晔贬官出京为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太守 。
贬官期间,范晔深感郁闷不得志,短期内上调无望,便删节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期间修撰完成大部 。
《陈实与梁上君子》作者介绍范晔,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 。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 。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