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冬青叶图片 冬青叶图片

撰文/史军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秋天的冬青叶图片 冬青叶图片

文章插图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城市路边看到的那一抹绿色,不仅仅是视觉的畅快所在,更是一种重归自然的标志 。所以,即便是在隆冬时节 , 我们也希望路边有靓丽的绿色,而冬青就成了城市绿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可是问题来了,很多人谈论的冬青并不是一个模样,有的叶有尖刺,有的叶如雀舌,有的长成圣诞树模样 , 也有的被修剪成了方方正正的绿篱 。冬青为何如此多变?它们又是如何在冰天雪地当中坚守一份绿色呢?
【秋天的冬青叶图片 冬青叶图片】究竟谁才是真冬青?
其实,通常被称为冬青的植物远远不止一种,它们甚至分属卫矛科、黄杨科和冬青科 , 这些植物没有半点亲戚关系 。被称为冬青,只是因为它们都是在冬季保持翠绿叶子而已,其中最常见的就要属枸骨、冬青卫矛和小叶黄杨了 。
首先说这冬青科的“冬青”就是枸骨了 。它们的叶子边缘都长着又粗又硬的尖刺 。这些尖刺叶子层层叠叠地堆满了枝条 , 一点都不容易亲近 。就算上面挂满了红色的小果子,也很少有鸟儿在上面寻找食物 。所以枸骨也得了一个“鸟不宿”的诨名 。也正因如此,枸骨的小红果能在枝条上挂上一个冬天 。枸骨的远房兄弟,欧洲冬青也有类似的模样,并且是圣诞花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
虽然枸骨比较抗冻 , 但是对广大的北方朋友来说,更熟悉的冬青还是冬青卫矛和小叶黄杨了 。它们都有自己的身份标志 。小叶黄杨的果实在成熟之后会裂成三瓣 , 而冬青卫矛的果实在成熟之后只会张开一个裂缝 。更有意思的是冬青卫矛种子外面通常还裹着一层鲜红色的外套—假种皮,而黄杨科植物的种子是没有这种装备的 。
秋天的冬青叶图片 冬青叶图片

文章插图
冬青卫矛,供图/PPBC 摄影/惠肇祥
在北京路边经常看到的叶片宽大的冬青 , 就是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了,它们白色果子在成熟之时会“吐出”裹着鲜红色假种皮的种子 , 这就是卫矛科植物典型特征 。不过,通常大家不会叫它冬青卫矛 , 而是叫它“大叶黄杨” 。
如此特别的现象确实是个植物学命名的历史遗留问题,冬青卫矛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被称为“大叶黄杨” 。这个名字后来才被安排到黄杨科的另一种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身上 。这种现象在分类学上是很常见的现象 , 比如我们去植物志上搜索“地锦”这个名字,就会发现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植物 。就目前来看 , 我们把北京路旁的冬青卫矛叫成大叶黄杨也不算错 。
秋天的冬青叶图片 冬青叶图片

文章插图
大叶黄杨 供图/PPBC 摄影/周建军 小叶黄杨,供图/PPBC 摄影/武晶
至于那些叶子只有小拇指尖大的冬青就是小叶黄杨了 。小叶黄杨是黄杨的变种,与黄杨的区别在于 , 小叶黄杨的叶子更小、更亮一些 。比起粗犷的冬青卫矛来说,小叶黄杨倒是显得清秀了许多了 。
与枸骨、冬青卫矛和小叶黄杨相比 , 真正的冬青,名气就小多了 。真的冬青科冬青属的植物冬青(Ilex chinensis)通常出现在长江以南的区域,它们的个头远比城市中的绿篱“冬青”高大得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