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是哪一活动 什么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 )


格罗斯曼等人进一步探索了“所罗门悖论”的生理基础 。研究者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为指标,要求实验参与者思考关于澳大利亚人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并将参与者分为了自我沉浸组与自我抽离组:在自我沉浸组中,主试要求参与者将自我融入到情境中,并尽量使用第一人称(I/me)叙述;在自我抽离组中,则要求参与者将自我从情境中抽离出来,并尽量使用第三人称(he/she)叙述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利用心电图设备(Electrocardiograph,ECG)测量了参与者的心率变异性 。结果发现,自我抽离组比自我沉浸组的参与者体现出更高的智慧水平与更低的偏见归因(biased attributions),且在自我抽离状态下,更大的心率变异性预示着更高的智慧水平,这是因为旁观者视角可以充分调动大脑中的“执行环路”(executive circuits),增加个体的心率变异性与执行功能,从而促进智慧水平 。这进一步地验证了之前的发现,并提供了生理层面的证据 。
尼采说:“有些人无法打开自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拯救自己的朋友”,这恰与“所罗门悖论”暗合 。学者斯托丁格(Staudinger)和费拉里(Ferrari)等人将智慧分为个人智慧(Personal Wisdom,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洞察)与一般智慧(General Wisdom,是指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生活的总体洞察) 。以往研究发现,个人智慧与一般智慧往往不是平衡的,譬如上文提到过的所罗门王 。格罗斯曼等人的一系列研究为其提供了新的科学解释,并为一般智慧与个人智慧的整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此外,智慧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特质论”(trait,即认为智慧是稳定的人格特质且很难进行干预)与“状态论”(state,即认为智慧是可以随着情境或认知模式而改变的且可以进行干预)之争,格罗斯曼等人的研究也能够说明智慧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高峰,而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人称视角转换就可以得到提升的思维品质,他们的研究也为个体智慧的干预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
_原题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科学依据——自我抽离对智慧的促进作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是哪一活动 什么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昊天 胡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