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治技术指导

2017年5月22日农技指导员深入牧户对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宣传讲解 。非洲猪瘟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致死率为特征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指导养猪户防治相关知识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 。带毒钝缘软蜱也是传染源之一 。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 。易感动物:家猪、野猪易感 。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 。家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 。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可常年发病 。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 。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 。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 。妊娠母猪流产 。病死率高达100% 。病程1~7天 。
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养殖户防控意识 。鼓励自繁自养,防止疫情传入 。建立并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