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鸡群出现疫苗应激反应的因素

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饲养管理中关键的一环,在集约化养殖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究其本质而言,也是一种人为的应激反应 。在产生免疫应答的同时,对机体也产生损伤 。
冻干活苗的免疫反应
活疫苗免疫后常见的反应有:甩头,流泪,打喷嚏,呼噜,咳嗽等,这种反应一般在免疫后第2天~4天出现,再过5天~6天反应较重,以后逐渐减轻;有时出现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拉绿色粪便等现象 。常引起免疫反应的疫苗有ILT、IBD、ND等 。
有些活疫苗可以根据是否出现反应来确定免疫效果 。如鸡痘疫苗接种后4天,接种部位可出现轻微肿胀,并出现黄色或红色的结痂,反应持续3天~4天后减轻,14天~21天结痂消失 。如没出现这种反应,应在5天~7天后补种 。球虫疫苗免疫后,个别鸡群拉红色粪便,可自行恢复 。传喉冻干苗涂肛后,肛门黏膜发红,有炎症,标志免疫效果良好 。一般来说,疫苗接种途径的侵蚀性愈强,则疫苗反应就愈强烈,但产生的免疫力也愈强 。例如,点眼法的侵害性强于粗粒喷雾,但产生的免疫力也强于粗粒喷雾,而粗粒喷雾的效果又优于饮水免疫 。
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疫苗的种类、毒力、接种量、免疫途径、鸡群的健康状况、敏感性以及是否发生细菌性感染等,免疫接种后常出现严重的反应,如生长率和饲料报酬降低,抵抗力下降,在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下极易引起发病,死淘率和药物费用增加 。
加重冻干苗免疫反应的因素
鸡群的健康
鸡群在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免疫,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饲料质量低劣,维生素缺乏;管理粗放,如:通风不良,垫料发霉、粉尘多、密度大,应激频繁;免疫前有呼吸道症状、大肠杆菌等疾病以及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都可降低鸡群的抵抗力,特别是有些诱因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免疫后不但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还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加重,反应时间增长,死淘率增加等 。所以加强饲养管理,作好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确保鸡群在免疫前健康,可减轻疫苗反应 。
【造成鸡群出现疫苗应激反应的因素】母源抗体水平
母源抗体水平较低、不整齐,免疫反应较严重,可发生绵延起伏的反应 。母源抗体水平高、整齐一致时,对免疫反应有抵抗力,免疫应激较小 。但母源抗体过高,疫苗能中和母源抗体,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率 。所以免疫前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最佳免疫日龄 。
免疫途径
相同的疫苗,免疫途径不同,应激反应的大小也不同 。如新城疫IV系气雾免疫时,应激强烈,容易诱发支原体等疾病,采用点眼、滴鼻应激相对较小,饮水免疫时,应激反应很轻 。传染性喉气管炎点眼时,常出现流泪、肿眼、咳嗽等反应,而采取涂肛的方式,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疫苗的毒力相同,采取不同免疫途径,应激反应的大小也不一样 。如新城疫I系注射免疫效果较好,应激反应较小,而采取饮水免疫时,应激反应强烈: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严重的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疫苗及毒力的强弱,尽可能选择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小的免疫途径 。
非SPF来源的疫苗
现在大部分疫苗来源于普通鸡胚,其中母源性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支原体、网状内皮增生症、传染性贫血等的阳性率很高,鸡群接种后,常常发生慢性呼吸道等疾病 。使用SPF来源的疫苗可减小疫苗反应的程度 。
鸡舍卫生条件和空舍时间的长短
鸡舍消毒不彻底,空舍时间达不到标准要求,病原微生物会大量滋生,可在机体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上生长繁殖,潜伏感染,一旦受到应激后,特别是免疫冻干苗后,鸡群就发生严重的疫苗反应,引起呼吸道、拉稀、产蛋下降、死淘增加等疾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