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霉菌毒素对毛皮动物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在其污染的饲料中产生的可以引起动物中毒的代谢产物 。毛皮动物食入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可造成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种实质器官的损害 。目前,对毛皮动物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酶烯酮毒素等 。

一、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中毒的毛皮动物体温正常,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有的出现间歇性抽搐 。发病动物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白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凝固不良 。发病死亡动物解剖可见全身多处肌肉出血,尤其是后腿皮下肌肉 。肝脏肿大,呈黄褐色,脆弱,有出血点,胆囊扩张 。肾脏苍白、肿大 。淋巴结充血、水肿 。

2.T-2毒素 。T-2毒素是由多种真菌,尤其是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 。产生T-2毒素的真菌在仓库中广泛存在,在寒冷和冻融交替时,该菌在含水量高的成熟玉米中容易大量繁殖 。毛皮动物采食含有该毒素的饲料0.5小时后就开始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拒食、呕吐、腹泻的临床表现,发病严重者可见口腔黏膜坏死 。该毒素可使生长期毛皮动物发育停滞、消瘦,凝血时间延长 。发病动物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黏膜出现出血、坏死等病理变化 。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变性、出血、坏死 。

3.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又称F-2毒素,是由赤霉病谷物中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 。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小时才被完全破坏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 。妊娠期的动物食入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 。毛皮动物中毒后出现拒食、呕吐,配种期出现阴唇红肿,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的黏液混有血液,拒配等临床表现 。妊娠母兽早产、流产 。哺乳期母兽无乳或者少乳 。发病动物的病理变化也主要集中在阴唇、阴道、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 。

二、防治措施

1.加强饲料的保管,注意保持干燥,特别是在温暖多雨地区或季节,加强通风,防止饲料发霉 。如若怀疑饲料品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有效的霉菌毒素脱霉剂进行预防 。

2.如果确诊或者怀疑为霉菌毒素中毒应立即停止饲喂疑饲料,更换新鲜、可靠、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 。饲料中添加有效的霉菌毒素脱霉剂,吸附毒素,减少毒素被机体吸收 。全群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 。发病严重的动物可以皮下分点注射25%葡萄糖,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 。

棚菜防病降湿注意啥

高湿是多种病害发生的关键条件,尤其在低温天、扣棚时间长,棚内极易形成高湿的环境,为多种病害的发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而棚菜防病要先降湿 。菜农在降湿防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控制浇水 。为了减低棚内的湿度,要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所说的较少次数并不是不浇水,而是要保证能够满足蔬菜生长需要的基础上减少浇水 。生长期如需浇水,应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

2.垄作覆盖地膜 。栽植是采取高垄地膜覆盖栽培,这样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还可以降低空气的湿度 。在灌溉时用膜下灌水法也可降低空气湿度 。

3.加强中耕松土 。在定植后覆盖地膜前,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 。

4.合理通风 。在保证棚内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排出湿气,降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