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田螺技术要点

田螺肉质厚实、丰腴细腻、鲜嫩可口,被称之为食疗佳肴,田螺对肾火、腹水、水肿、浮肿、小便不利等病均有疗效 。人工养殖田螺投资少、方法简便、效益高 。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人工养殖田螺技术要点】一、选好螺种
螺种可到稻田、池塘、沟渠收集 。亲螺应选螺色清淡、壳薄体园、个大、耳螺壳无破损、厣片完整的优质螺 。雌田螺大而圆,头部左右触角大小相等,且向前方伸展,雄螺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其弯曲部分为生殖器,雌雄螺种比例以8∶2进行搭配饲养 。
二、备好养殖场地
可建池单养,也可利用稻田、沟渠、池塘养殖,还可鱼螺混养 。单养田螺池建在排水方便无废水污染的地方 。池宽1.5米,水深35-45厘米,长度不限 。池边修筑高出水面约20厘米的堤埂,池对角处开设进出水口,并设防逃网 。人工修建的养也还必须加铺一定厚度的淤泥层,池面应养殖藻类、水浮莲、红萍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阴避暑和栖息 。
三、投放与饲养
田螺的良好生殖期为4-10月,最适生长温度为20℃-27℃,受精卵在雌螺育儿宝发育成仔螺,一只母螺每次产仔螺20-30个,一年可产150个以上,产后2-3周即可摄食 。人工养池,每平方米放亲螺100-150个;自然水域内每平方米投放15-25个 。螺食性很杂,可投喂青菜、豆饼、米糠、红苕、昆虫、鱼虾以及动物内脏、下脚料等 。应先将固体饵料泡软,鱼虾、动物内脏剁碎,再用米糠或豆饼、麦麸搅拌均匀后分散投喂 。每天上午8、9点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的1%-3%,并随着体重增加和食量大小而增减 。对较肥沃的稻田和鱼螺混养池,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也可少投或不投饵 。
四、加强管理
田螺在每升水溶气低于1.5毫克时或水温超过40℃时均会死亡 。为促进田螺快速生长,在春秋田螺摄食旺盛的高温季节,除提前在养殖池内种植水生植物,以利田螺遮阴避署外,还要采用活水灌池,在半流水方式中养殖,以降低水温,增加溶氧 。对田螺厣片收缩后发生内溢缺钙表现时,应在饵料中加入鱼粉、贝壳粉等 。厣片陷入壳内为饵料不足,应增加投饵 。养螺池中不能养殖鱼、鲈鱼等杂食性和肉食性于类 。严禁在养螺田内施农药,或带有农药的水源流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