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章插图
《右溪记》原文右溪记
唐·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
《右溪记》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
(2)南:向南 。
(3)合:汇合 。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
(5)抵:击拍 。
(6)悉皆:都是 。悉,全 。
(7)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
(9)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
(10)佳木:美丽的树木 。佳,美好 。
(11)垂阴:投下阴影 。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荫,遮蔽 。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 。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
(15)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 。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 。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
(19)已来:同“以来” 。
(20)为之怅然:为它景色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 。之,指右溪“无人赏爱” 。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
(21)乃:于是 。
(22)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芜秽,杂草积土 。
(23)俾(bǐ):使 。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 。
(24)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
(25)裨(bì):补助,增添 。
(26)形胜,优美的风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