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原文

翻译:少年时我不懂什么是忧愁 , 闲来时喜欢登上高楼 。我喜欢登上高楼 , 为写新词无愁也要勉强说愁 。如今我已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 想说愁而又不说愁 。想说愁而又不说愁 , 却说“天气凉爽好一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原文

文章插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 ,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⑴丑奴儿:词牌名 , 又名“采桑子” 。双调四十四字 , 前后片各三平韵 。
⑵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 , 故名 。
⑶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 , 不知道什么是 。
⑷“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 , 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 , 勉强地 , 硬要 。
⑸识尽:尝够 , 深深懂得 。
⑹欲说还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 , 停止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此词通篇言愁 ,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 , 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 ,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 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 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 构思精巧 , 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 言浅意深 , 令人回味无穷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原文

文章插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创作背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原文】此词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期 , 具体创作时间当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淳熙十四年(1187)间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 , 常到博山游览 。博山风景优美 , 他却无心赏玩 。眼看国事日非 , 自己无能为力 ,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 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介绍辛弃疾 , 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 , 改字幼安 , 号稼轩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 , 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 , 不久投归南宋 。历任江阴签判 , 建康通判 , 江西提点刑狱 , 湖南、湖北转运使 , 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 , 退居江西信州 , 长达二十年之久 , 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 , 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 , 并提出有关方略 , 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 , 富有爱国感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