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菇高产栽培技术


凤尾菇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凤尾菇为侧耳科侧耳属食用真菌 , 肉肥味美 , 营养丰富 ,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 还含有生理活性物质 , 能够诱发干扰素的合成 , 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 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 栽培价值极高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凤尾菇高产栽培技术吧!
凤尾菇的形态特征
1、凤尾菇子实体群生至丛生 , 菇盖表面湿润 , 小时青灰色 , 几乎黑色 。菌盖宽7~12厘米 , 有的更大 。孢子圆柱形 , 光滑 , 孢子印白色 。
2、凤尾菇的生活史是由担孢子萌发成单核菌丝 , 单核菌丝(不同性别)互相结合成双核菌丝 。双核菌丝互相结合 , 形成子实体 。
凤尾菇的生活条件
1、温度:凤尾菇孢子形成温度12~20℃ , 孢子萌发24~27℃为宜 , 菌丝生长范围10~35℃ , 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10~30℃ 。
2、湿度:凤尾菇菌丝体生长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 , 子实体生长需要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 。
3、营养:凤尾菇生长的主要营养是纤维素和木质素、氮素、碳素、矿质元素等 。
4、酸碱:凤尾菇喜欢在略偏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生活 , 最适宜的PH值为6.5~7 。
5、氧气:凤尾菇生长环境必须有充足氧气 , 空气流通 , 二氧化碳积累不能超1% 。
6、光线:凤尾菇菌丝在黑暗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 子实体发育阶段对光的反应十分敏感 , 必须有一定散射光线 。
凤尾菇的栽培材料
1、栽培场地:凤尾菇可瓶栽、箱栽、室内大床栽培及阳畦栽培 , 也可在地道种植 , 适应能力强 , 树下、墙角下、果园里等都可以栽培 。
2、栽培季节:凤尾菇一般除夏季不能栽培外 , 一年三季均可栽培 。因凤尾菇比平菇耐高温 , 但耐低温的能力较平菇差 。
3、栽培原料:凤尾菇栽培的原料可就地取材 , 如稻草、棉籽壳、废棉、麦秸、玉米芯、甘蔗渣、木屑、树叶、甜菜废丝、纸屑等 。
①木屑、麦麸培养基:木屑(阔叶树)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碳酸钙1% , 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 。
②棉子壳、麦麸培养基:棉子壳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 , 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 。
③木屑、棉子壳、麦麸培养基:木屑40%、棉子壳3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 , 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 。
④稻草、麦麸培养基:切碎的稻草6~10厘米长80%、麦麸(或米糠)18%、蔗糖1%、石膏粉1% , 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 。
凤尾菇的栽培技术
1、菌种选择:选择菌丝洁白、健壮、菌龄在20天左右的菌种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菌种传管次数不能太多 , 污染的菌种绝对不能用 , 否则给菌床带来大量杂菌 。
2、场地消毒:凤尾菇栽培场地要消毒 , 先用石灰水喷洒一遍 , 再用杀虫剂喷洒 , 以消灭栽培环境范围的杂菌与害虫 , 室内要闭门熏蒸 , 喷洒石灰水、杀虫剂 。
3、菇前管理:出菇前的管理主要是保温发菌 , 室内注意通风 , 阳畦注意温度变化 。并及时观察料面有无杂菌污染 , 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4、菇后管理:出菇后菇房最好保持20~25℃之间 , 注意通风 , 给予一定散射光照 , 促进原基分化 。幼小菇蕾不能直接喷水 , 应提高空气相对湿度 , 菌盖展平需水量最大 , 此时应加喷水 。
5、适时采收:当子实体转入成熟期 , 菌盖充分展开 , 边缘上卷时 , 应及时采收 。采收一批后 , 应将床面进行一次清理 , 并将料稍加压实 , 停水3~4天 , 让菌丝充分恢复并积累养分后再补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