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因为什么而得名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 , 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因为什么而得名】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 , 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 , 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
形成条件:1、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
2、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 。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 。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 , 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