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制度遭遇随心而定这些因疫争议怎么破,浅谈如何优化领导干部考核制度

既然领导干部职责法定,那么,他是否称职,则由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做出评价 。或者说领导干部改非已经是过去式 。1、领导德才兼备 。否则,就只能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民主测评表》中,对领导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别无他法,该干嘛得干嘛,绝不能感情用事 。
【考核制度遭遇随心而定这些因疫争议怎么破,浅谈如何优化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如何提高改非领导干部的积极性?
简单解释:第一,现在已经没有改非的说法 。或者说领导干部改非已经是过去式 。以前,领导干部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即实职和虚职)两种职务,领导干部从实职岗位上退下来,改任非领导职务,统称为“改非”,比如从副局长改副调研就是其中一种 。去年6月份新公务员法实施后,公务员已经没有非领导职务,改由职级替代,领导干部再退出实职改任职级,显然不能叫“改非” 。
第二,领导干部退出实职改任职级,享受的是工资待遇,没有政治待遇 。因此能不能调动积极性,要看改职级的干部自身情况 。如果是年轻干部,对前途还有很大期待,出于过渡考虑改任或晋升职级,没有担任实职,不用调动他也会很积极表现,这是年轻干部谋求更大发展的基本态度 。对于这样的职级干部,领导只要在分工或工作上委以重任,就能轻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而如果是已经快到点或者无欲无求的,其转任职级就是为了减少责任和压力,能够享受待遇,又不至于太忙累,本着船到桥头车到站提前退休的态度,你再调动也无济于事 。第三,在体制内,调动干部积极性是篇大文章,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领导要在个人待遇、晋升、感情等方面许以重视,更关键还在于干部的责任心 。
有责任心的干部,任何时候都会积极,反之,遇事能躲则躲、能避则避,在体制中这样的人不少见 。为什么在体制内往往会出现“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与此不无关系 。第四,我想说的是,既然人家已经退出实职,就不要寄望太多了 。愿意干点活的,可以适当安排点工作,不愿意的,只要他不来捣乱,随他去吧 。体制内太多这样的事情,与其花心思在这些事情上,还不如动动脑筋解决现实问题更有意义 。
觉得领导不称职该怎么办?职场中如何与领导相处才能有效的提升自己?
一、觉得领导不称职该怎么办?我认为,领导称不称职,主要是看他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部门规章,单位工作纪律和工作制度等方面,是否存在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以及越位或缺位,不作为或乱作为,或不当作为等情况 。既然领导干部职责法定,那么,他是否称职,则由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做出评价 。如果自己已经掌握了领导干部违法乱纪和其他不称职的确凿材料,就向相关部门反映和举报 。
否则,就只能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民主测评表》中,对领导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别无他法,该干嘛还得干嘛,绝不能感情用事 。二、如何与领导相处,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对领导绝对忠诚 。做到思想上保持一致,言论上洗耳恭听,行动上亦步亦趋,对领导的指示要求坚决照办,令行禁止,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执行力都要一流 。
除言听计从外,还要帮助领导不犯或少犯错误,或者犯错误后能够及时改正错误,这种做法在实际工作中最难实施,但也是对领导忠诚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必须做到对领导负责和对党、国家、人民和单位利益负责的一致性,即对领导在工作上的不足,甚至失误,要及时地、善意地进行劝阻和纠正 。由于领导知悉上级意图,了解全局,信息量比我们大得多,要考虑和平衡事情不少,所以,建言劝阻一定要点到为止,切忌多言;对个别领导违法乱纪的行为,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予以制止,对已经发生的,要劝其纠正和主动向上级报告,对拒不改正和主动向上级报告的,就必须按组织程序上报和反映领导违法乱纪事项,不得隐瞒不报,更不能同流合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