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有机结合,听说读写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如何进行?

如何使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有机结合,听说读写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文章插图
读写结合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重要 。阅读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在不同学段,根据不同地区孩子的不同生活积累开展适时、适量、适度的读写结合 。但在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掌握的非常扎实,却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究其原因:读写各自孤立,不能紧密结合 。
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注意从课文中选出读写结合点和模仿点,给于适当的指点,让学生在读中悟写 。真正落实读写结合,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很有帮助 。现在就以我在执教的北师大版教材中,对于某些典型文章的处理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尝试读写结合的 。一、从遣词造句处学写张伟教授读写结合六个部分中韵词、造句起到桥梁作用 。
语文教材中文章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那些描写细致、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例如《一面五星红旗》一文,作者描写“我”解下国旗的一句中“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 。
“犹豫”“慢慢”两词的准确运用,需要结合原文,层层剥皮,深入分析,再跳出原文拓展运用达到炼词、韵句效果 。又如《成吉思汗和鹰》一文,作者通过描写成吉思汗的动作和语言,体现出了他错杀鹰的懊悔心情 。我在教学这两段文章时随文点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真切的感受到用词的准确对于文章起很重要的渲染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犯了错误后的后悔心情描写下来 。
有的同学在写自己因为没有认真复习而考差了,看着试卷上的分数,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在凳子上如坐针毡,恨不得地上有一个洞,自己好钻进去,我握紧了拳头,自言自语:“下次一定要复习好功课 。”同学们的习作真实生动,试想,这样的学写肯定比孤立的说教效果显著 。二、从典型构段处仿写构段作为第二学段中核心点 。在语文教学中,从教材中精选一些在写作方法上具有典型构段方式的段落,让学生充分的读 。
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每段分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在看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构段的方式,进而把这种构段方式扩展和迁移到学生的习作练习中 。适当时机构建读写结合支架,为 阅读教学难点牵线搭桥,搭石铺路 。例如《玩具柜前的孩子》一文,全文可以“小男孩为什么不买玩具”展开 。顺推前文,找到不买的原因,孩子的喜欢等,紧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写作特点,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从时间顺序上拓展,“孩子又一次来到柜台前”或“小男孩离开之后”进行跟进延伸,也可以仿照此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
学生的选材多种多样,语言优美流畅,收到了奇妙的效果 。三、从谋篇布局处练写张伟教授比较推崇第二学段在孩子们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遇到困难,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搭建归纳支架 。小学语文课文的题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每一类型课文、每一篇课文作者都精心的选材、组材,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去谋篇布局,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最好范文 。
在看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教学中,把作者的谋篇布局方法作为读写结合的模仿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例如学习《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文,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把状物、叙事、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方法,而后又让学生仿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让学生仿照这课的记述顺序写回忆的一件事,仿写后的作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语言优美通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