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查科研潜力,博士就业前景如何

一方面,目前高校教师一般起步都要博士,而一个合格的博士,至少已经有了六七年的科研经验,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快速“上手”做科研呢?另一方面,高校在招聘教师时,首先就是考察的科研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又是科研潜力,而考察科研潜力则主要是看应聘者近5到10年的科研计划 。
读研期间怎么提升自己?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所以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研究生教育需要的教育资源更多,涉及到导师资源、课题资源、实验资源、行业资源等等,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需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并要形成一定的突破,所以研究生学习期间对于专业研发能力的要求更高 。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如果想有一个较快的提升,应该首先注重方向的选择,而在方向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三方面因素,其一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来选择研究方向;其二是重点考虑学校的优势方向,比如重点实验室的相关方向;其三是注重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相关方向就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
读研期间的时间规划对于研究生能否获得较大的提升,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虽然不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是三年,但是实际上能够安心学习的时间也就不足两年,这两年的时间不仅需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研一期间),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科研活动(研二开始),同时还需要完成论文的撰写,以及完成不同阶段的考核,所以读研期间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 。
要想在读研期间有更多的收获,以及未来有更强的岗位竞争力,一定要把时间往前赶,比如在研一就开始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同时着手准备论文,如果能够在研一期间发表一篇核心,那么在研二期间就可以向更高级别的刊物努力 。最后,读研期间要注重与导师的沟通,要让导师了解自己的科研进展,以获得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包括科研资源的配备等等),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如何入手?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 。关注高校师生的成长和发展 。我认为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太可能是高校教师 。如果是,我很奇怪他是怎么应聘上高校教师岗位的 。一方面,目前高校教师一般起步都要博士,而一个合格的博士,至少已经有了六七年的科研经验,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快速“上手”做科研呢?另一方面,高校在招聘教师时,首先就是考察的科研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又是科研潜力,而考察科研潜力则主要是看应聘者近5到10年的科研计划 。
如果你想做的东西根本不值得一做,说明你的科研视野太窄,而如果你连科研计划都没有,那更没人敢要你了 。因此个人觉得,这道题这么问肯定是不适合的 。如果把这个问题改成: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可能更具有普遍性一些 。这里,我就多嘴说一说这个问题 。博士毕业到高校工作,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条件,科研工作还是要继续的 。
根据条件不同,可能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留校 。这种选择是最轻松的,可以仍然在原来的团队,原来的实验室,继续做之前没有做完的工作 。如果之前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了,你还可以结合导师现有的资源,再找一个问题来研究 。虽然也需要申请基金等等,但不用再花钱去买实验设备,基金的钱会比较宽裕 。第二种,到新的高校工作 。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的博士,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之后都面临从零开始的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