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荒纪合道是什么意思,五分钟读完《莽荒纪》

道的本体是自然规律,是宇宙观、自然观、是阴阳属性 。“什么是“庖丁解牛”的思维”,换句话说,“庖丁解牛”讲了什么道理,给后人什么启发?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道和德是两种说法,其实是一个 。老子是阐教大掌教,元始天尊是阐教掌教,通天教主是截教掌教,那么,人道教教主是谁呢?在书中第一回就说了,女娲娘娘去火云宫朝拜三皇 。
什么是庖丁解牛的思维?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第三篇《养生主》中讲的一个故事,或者说“寓言” 。“什么是“庖丁解牛”的思维”,换句话说,“庖丁解牛”讲了什么道理,给后人什么启发?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是不是离的太远了?一点都不 。庄子是那个时代的世界级大哲学家,他的见识、视角、境界、高度,远远为其前后的许多诸子所不及 。
《庄子》之特点,是恣肆汪洋,变化莫测,文辞惊艳,意境深远 。讲庖丁解牛亦如此 。至少,让你根本察觉不到其与前文的任何联系 。其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hua)然向然,奏刀騞(huo)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是文惠君“厨师长”一类的职官 。文惠君,即梁惠王 。
【莽荒纪合道是什么意思,五分钟读完《莽荒纪》】庖丁为其杀牛 。只见,庖丁一把挽紧牛鼻之绳,用肩一顶,牛就跪在了地上,他跨脚骑于牛背,以膝抵住牛颈要害,“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麻利拔刀,潇洒一划,牛便如一滩泥一样轰然倒下 。庖丁的动作,像《桑林舞》一般优美,如《经首曲》那样高雅 。可能古人中没人能再写出这么漂亮的文字了 。这是描述庖丁如艺术大师一般的杀牛“技巧” 。
以致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在一旁观看的梁惠王喝一声彩,感叹道,太妙了,你的技艺怎么能达到这种高境界呀!“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把刀一放,说,臣下真正爱好钻研的,是“道”,把“道理”用在了杀牛技艺上而已 。这段话很关键 。庖丁说,刚开始杀牛的时候,他满眼看到的都是整个的牛 。
三年之后,眼睛里看到的就不是全牛了 。而现在,臣下完全不用去看就已经“心领神会”,了然于胸,臣的所有肢体均按照心中之道挥洒自如地行动 。庖丁接着又说:“依乎天理,批大郤(xi),导大窾(kuan),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qi)之为尝,而况大軱(gu)乎!”他说,臣下现在解牛,是按照牛自身的天然“纹理”,劈开筋肉缝隙,导引骨骼空当,一切顺其自然 。
所有筋络连接之处都不硬碰,更何况受阻于大的骨头呢!庖丁又说,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普通厨师一月换一把刀,源于他们用刀砍骨头 。臣的刀用到现在十九年了,宰过几千头牛,可刀口仍然像刚刚磨过的一样 。牛的筋肉骨骼间有缝隙,足够锋利的刀刃在期间游动有余 。尽管如此,臣在筋骨盘结之处,依然小心翼翼,神情专注,动作稳缓,这样,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啦啦解体像泥土溃散落在地上了 。
然后我就能提刀而立,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擦干净收藏起来了 。梁惠王听了之后,再次感叹说,太好啦!这番话让我懂得了养生的道理 。文惠君真听懂了吗,其实没有 。庖丁整个讲的,先是一番何为“大国工匠”的道理 。即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和“精益求精” 。这是第一层 。只是勤奋努力下苦功夫未必就行,还要善于总结“规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