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镖什么意思,古代镖局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

其实,很多时候土匪并不敢劫镖,除了像宋锡朋这样“有勇无谋”、不懂人情世故的“愣头青” 。李尧臣生前留有遗作《镖局春秋》,文中有一段详细描述了被劫镖的经历,从这段经历中就能明白为什么土匪不敢劫镖了:乾隆年间,兴起了镖局这一新的行当,开山鼻祖叫张黑五 。
卢望月理智问道:"你们为什么找我们帮忙呢?"齐闵行实话说道:"上次你们走镖途径这里,遭黑风寨的山贼劫镖,我带领寨里的人在一边看着,观看情势,本想着如果你们打不赢黑风寨的人,我们就打算出手帮你们 。
【劫镖什么意思,古代镖局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镖不喊沧州”是因为什么?

劫镖什么意思,古代镖局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

文章插图
首先声明我是沧州人,看我的名字和我之前发的文章就知道 。对于这个问题最常见的说法是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所以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 。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但是我的理解可能和别人的说法不一样 。可能稍微有点负面,下面是我在之前一篇回答中说到的(悟空问答-为什么河北沧州被称之为武术之乡?(沧州府的回答,62赞)http://t.cn/RN2sWUt),我直接复制了一小部分,大家可以看一下,只是个人的看法,大家都可以提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不喜勿喷,谢谢!首先从元朝定都北京开始,大运河就成了重要的水路要道,沧州也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尤其明朝万历年间重修了任丘鄚州大庙,开辟鄚州庙会,一下子就成了当时的全国性贸易中心,有北京人全,鄚州货全之说 。
沧州也就成了官府巨富们走镖的必经之地 。也带动了沧州镖局,旅店,装运这些个行业的发达,外来人口剧增 。沧州镖局林立,镖师众多!!!然后呢沧州都是大盐碱地,种不出嘛玩意儿来 。沧州有句民谣就说“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涝不旱收碱疙疤” 。但是人们得活啊,上有老下有小的得过日子啊,总办呢,咱哥几个弄个镖局吧,咱哥几个贩私盐吧(沧州产盐),咱哥几个上码头揽点活吧,一帮一派的慢慢的就形成了 。
大帮派呢就做些个大买卖,小帮派闲着没事就会做些个抢劫绑票的营生了 。沧州是大陆最大的矿盐产区富人在此地非常没有安全感,比如“民国十五六年匪氛最炽之际,有时十里之间,一夜之内,连出绑案票案数起,彻夜枪声绵亘不断,近两年来虽经保安团之巡缉剿抚,而各村之枪祸绑票案,仍屡出不穷” 。北洋军阀将孟村回族自治县境划为“匪区”,经常以“剿匪”为名进行烧杀抢掠 。
部分回民被迫改名换姓,回族百姓取下民族标志“嘟瓦儿”,门上贴春联,以示汉族 。因此历史上沧州回族习武之风非常兴盛 。这种生活氛围对沧州区域的民众性格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时年间有句民谣是“杨三木,吕家桥,雁过也拔毛,爷们儿不在,娘们儿也不饶,有心转道走还有高家口,有心河里趟还有周青庄” 。那年代这句话在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做买卖的来说可以是家喻户晓 。
杨三木、吕家桥都是沧州大运河东部有名的武术传承村落,以地方性格强悍闻名于大运河东部一带 。据说那时候贩盐的、贩鱼的、倒芦苇的都是结帮成队,就是要有个照应,睡觉得有更夫,要不咋死的都不知道 。这些民谚也充分说明了沧州确实是武术之乡,不仅名家辈出,即使普通的男女老少也也身手不凡 。从前的镖车,也都把沧州道视作畏途 。
每有镖车经过沧州,镖师不敢逞威,且要拔掉镖旗,不喊镖号,备些礼物,专门拜谒当地的拳师,不然的话即很难顺利通过沧州 。不过现在的沧州人好客,文明,古道热肠 。这个古时的侠义之乡,今朝成为了“好人之城” 。“好人之城”已成为城市进步与文明的精神引领,是沧州的精神财富和靓丽名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传承和教育,让人懂得什么是真善美,让沧州历代人民骨子里都流淌着“热情”的血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