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待遇,深圳地铁的待遇( 五 )


看到这,也许你充满了困惑:为什么一个出发点如此好的Case,不仅没得到大家的响应,反而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还有天理吗?
有人认为:是乘客素质低 。
可仔细一想,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 。
也有人认为:是客观原因——高峰期拥挤,哪里还管什么“女士优不优先”啊!
甚至有人认为:“女士优先车厢”是不公平的存在 。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热闹的很 。
其实,除了大家争论的、以及客观原因外,方案自身设计有没有缺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设想一下,若“女士优先车厢”如设计者初衷,运转理想,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为了得到答案,我们需要做一些简单合理的条件假设:
时间:工作日上班高峰期 7:25 ~ 8:35;
地点:乘客密集站点,如:坪洲站;
男女比:未能找到权威数据,据网上查询及实际观察统计结果,男女比大致为110:100(毕业那会,曾听闻深圳男女比为1:7,时至今日,小编七八年的青春全被这1:7给耽误了,还有谁……);
响应度:假定所有乘客都能积极主动的去响应“女士优先车厢”号召,让女士优先乘坐“女士优先车厢”;
车厢节数:以最常见的6节车厢为例吧;
其它:地铁运行状况、进出站闸机、安检系统、天气、……吧啦吧啦……,总之各项指标都很理想啦!
很显然,在上述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实现“女士优先车厢”的设计初衷的 。
也许你会很好奇:理想状态下,是不是跟设计者,还有你现在的设想一样完美呢?
下图是小编根据上述条件,绘制的“女士优先车厢”理想状态下的模型,情况一目了然:
由图可知,高峰期理想状态下:
按女士优先原则,“女士优先车厢”均为女乘客;
男乘客则全部乘坐普通车厢,但由于“女士优先车厢”空间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女性的乘车需求,必然会有一小部分女性乘客进入普通车厢;
现在,你不妨设想下,你现在(或未来)的女朋友,被十几个抠脚大汉挤来挤去的样子,你还淡定得了么?
理想状态下,普通车厢的女性比现在的情况将更尴尬,被骚扰的概率陡增 。
可以预见,上述理想状态是难以持续的——不用多长时间,就会出现各种质疑的声音,而性骚扰的频发更加证实了“女士优先车厢”的失败 。
以下是其可能出现的两种走向:
1. 相关方面也许会采取进一步措施,很可能会将男女乘客彻底分开(可参照商务车厢和普通车厢的案例);
2. 未采取进一步措施,时间一久,去普通车厢的女乘客越来越少,最后几乎绝迹了,也就是说,最终很可能是:“女士优先车厢”演变成了“女士专用车厢”,而普通车厢则变成了“男士专用车厢” 。
那多出来的那部分女性咋办呢?
一部分人,可能改乘其它交通工具了;还有一部分接着挤地铁,很显然,将加剧“女士优先车厢”内的拥挤程度 。实在挤不上的,只能等下一班了,如此一来,必然造成候车室女性乘客大量滞留,进一步延长排队过安检的时间 。
另一方面,拿不到全勤奖的女性人数更多了,部分女性可能因此而丢掉工作机会 。
容易看出:不管是哪种走势,前期均会加剧性骚扰问题,后期则容易造成男女间的分隔与对立情绪,制造新的社会矛盾,可能会演变出一个病态的社会现象 。
通过上述模型的推演,可以断定“女士优先车厢”方案存在严重的设计Bug 。
万幸的是:实际情况并未如设计初衷所愿,那能否对其做些优化或改进呢?
5
通常,在做优化迭代前,需要了解项目的整个发展历程,这里不做详细说明,先简单的探讨下,为何“女士优先车厢”未朝着理想的情形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