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不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为李白不是这个赛道的,就好比打乒乓球的,是不可能拿到马拉松冠军的 。
唐宋交际之时,文坛后人对这个时期的“八个”人物进行了归类总结,称他们为“唐宋八大家”,而这八大家,其实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提倡“古文运动”的,再说简单点,他们都主张“写文章” 。

李白为什么不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插图
文章这个东西,命题很大,范围很大,但在先秦以前,思想家、文学家们的“文章”,传播力是很强大的 。
在儒家的眼中,华丽的词藻,骈文、五言七言诗,这些文体在表达一些情感上是最为有优势的,但是这些文体都有一个通病,为了押韵,被迫拿来很多“硬扯”的音字来凑合,往往失去了这些语句本身的意义 。
这便是“糟粕”,而先秦散文,文体“放松”,词更达意,没有固定的句式,更没有固定的字数,可是肆意的文体间,有意识流的形态,能让阅读者更加深入思考,实用主义对散文是颇为推崇的 。
所以古文运动的头号敌人,就是“骈文” 。
东汉有著名的骈文,曹操的《观沧海》,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还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初初阅读,觉得真的是文笔美好,这个枭雄有着自己的细腻心思 。
但是,这写法,不实用 。
儒家是跟政治沾边的,自古以来,经世致用和“辞藻华丽”一直是个对立面,盛世后者占据主流,乱世前者占据主流,当大家都吃饱饭的时候,就会喜欢写美美的句子,没有什么方法论,但要说孰对孰错,却是没有计较的 。
李白为什么不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插图
李白活在盛唐,唐玄宗时代,这是一个文明达到前所未有顶峰的状态,大家把自南北朝以来的“骈文”一度加强,甚至有李白这样的人物,把唐诗推到一个顶峰,他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还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很飘,但也仙气侧漏,说优点,一千多年都数之不尽,说缺点,那就是肚子饿的时候,压根看不进去 。
盛唐之后,遇到了“安史之乱”,山河破碎,中原的多年积累毁于一旦,盛唐的美梦破灭了,大家都开始饿肚子,杜甫这个时候出名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比起李白天天喝不醒,杜甫唱出了心声 。
但是杜甫,也只是实用派的“诗人”,他只是感叹,只是描述,他写的东西,对大家的困苦生活没有帮助,肚子饿的人,看到了只会更绝望,真正让肚子饿的人看着有斗志的,乃是一篇“方法论”文章 。
也就是“散文” 。
这就是“古文运动”的背景,从盛世转变到乱世之后,一种文人式的清醒 。
唐宋八大家之首,乃是著名的“昌黎先生”,韩愈 。
韩愈乃是大唐提倡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当时的大唐其实问题已经不少了,经世致用的文章,才能激励社会发展,所以韩愈一边写着文体看似凌乱,但是逻辑却十分清晰的“文章”,大部分都收录在《韩昌黎集》中 。
李白为什么不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插图
在韩愈之后,便是“柳宗元”,柳宗元乃是“科举”名士,考试考得很好,自身的文章逻辑更是精妙,不受问题的束缚,从后来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中可以看出,柳宗元的政治地位是不低的,自然他的文章也受到后人追捧 。
到了宋代,古文运动还在继续 。
五代之时,其实有人对“韩柳”两人的文章进行总结,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实用性强”,所能表达的方法论,远远超出了骈文,骈文的方法论,太过隐晦,有的时候,作者回头再看看,自己都能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