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感情女生感到累了,感觉男生过一段时间会跑

下面 , 我将从5个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
一、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的影响
二、原生家庭的影响
三、不同的阶段 , 内心需求和认知的影响
四、安全感到底是自己给的 , 还是他人给的?
五、从小缺爱的人 , 如何给自己安全感?
接下来 , 是正文部分
一、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的影响 。
因为男人从小就被教育了要坚强 , 要独立 , 要扛起身为男人的责任 , 不能哭 , 不能软弱 , 男儿留血不流泪 , 喜怒不形于色 , 打掉牙往肚里咽 , 否则就会被大家嘲笑 , 所以男人的童年都很痛苦 , 他们要追求女生 , 要学会面对常态的拒绝 , 从小就知道要靠自己养家 , 知道自己以后要扛起家庭的责任 , 无法依赖别人 , 虽然这些经历痛苦 , 但却能磨炼出很好的品质 。
而女生在童年的年纪 , 却很难能体会到这些痛苦和困难 , 因为只有极少的女生从小会被这样教育 , 所以身为女生可以依赖 , 可以被包容 , 可以不断的被外界满足 , 但好像很少被教育要自己满足自己 , 很少被教育这是你自己的责任等等 。
而在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体系下 , 成长起来的男性和女性必然对于安全感的理解是不同的 , 而我们都知道 , “安全感”其实是一个很虚的东西 ,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去说 , 我认为更可以把它比喻成 ,
“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
男人从小被教育的顶天立地 , 凡事靠自己 , 所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 , 男人从小就被教育了 , 以这样的一种思维去解决问题 , “我必须要行 , 我不能不行 , 我没有退路 , 我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且是靠我自己 , 不是依靠别人” 。
而这个思维最厉害的就是不断的从自身去找原因 , 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做到的 , 知道什么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 是不断自强的一种思维 。
而女人大多数从小被教育了“不会没关系 , 你还有爸爸 , 你还有妈妈 , 甚至是找个好男人嫁了就行” , 这就导致了 , 女人会把困难外部化而变成借口 , 很少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而无法从自身去找原因 , 那就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 这是从小思维未被训练的结果 。
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 , 那么他的自我认知 , 就很难发展起来 , 也会变得怨天尤人 , 把困难外部化 , 而不是去找解决办法 , 那就只会不断的发些负性情绪 , 可情绪发泄了 , 问题依然没解决 , 那结果也自然不会变好 。
但是 , 如果过度的从自我身上找原因 , 那也会导致自己过度的自卑 , 从而忽略了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 。

一段感情女生感到累了,感觉男生过一段时间会跑

文章插图
二、原生家庭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 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 还与我们从小和父母的互动有关系 。
我见过很多很多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 , 他们在感情中总是不断的处在安全感匮乏的阶段 , 就是因为内心这个最根本的需求从小就从未被满足过 。
就像阿德勒说过 ,
幸运的人 , 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 , 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回避型依恋的人一旦被他人靠近 , 就浑身不自在 , 他们就会觉得别人始终都会离开我 。
既然一定会分离 , 那就不如不靠近 , 通过这样的行为来避免分离 , 他们就会想要逃离和他人的疏远来借此获得安全感 , 这是他们从小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习得的惯性相处方式;
而焦虑型依恋则和回避型依恋恰好相反 , 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与他人接近来获得安全感 , 而且焦虑型依恋的人 , 尤其喜欢试图控制对方的一举一动 , 掌握对方的一举一动 , 时刻确定对方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 则能让他感觉到自己被对方在意 , 被对方重视 , 这种确定感就能满足他内心中的安全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