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为什么叫一载

中国古代一年称一载,始于炎帝时代 。在炎帝三十二年,即公元前2744年,炎帝从以前的口传历史中发现了每过64年在地表就会发生一次大洪水,以及地震和火山喷发事件 。这些现象在炎帝看来天上必有一颗星近临地球而引发的 。因为在炎帝时代人们已经坚信,地表的一切变化都与天象变化相联系,而这一个64年的地表气候、事件周期性变化也可以推恻天上必有一颗以64年为周期的天星在有周性地近临我们 。为了完整地记录这一个64年的周期性变化,炎帝把伏羲氏的八卦符号进行了叠加,创立了64个各不相同的符号开始纪年记事,这就是炎帝始创64个复卦卦符的最初出点 。炎帝始创64个复卦卦符最初就是想创造64个不同的符号用于纪年记录一个64年的周期性气候变化 。虽然这一个以64年为周期的天星炎帝并未在天上找到,但他深信,这一颗天星必然在天上存在,故名其为“壬星” 。“壬”字土上一敝,其意为土为水所淹 。所以“壬星”就是会带来大洪涝灾害的天星 。以后这一颗壬星又被黄帝部落的人收录到了十干文化之中,为第九干天星 。
所以中国历史上最早是在公元前2744年在炎帝神农氏部落已经开始用复卦卦序纪年记史,那时已经有简单的文字记录当时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而这些文字都是被记录在小竹片上,也称“竹书”纪年 。它结束了最早的“结绳记事”的方式 。这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 。我们今天所能了解到大量关于炎帝、黄帝时期的相关事件,这与当时的记史方式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以文字固化的历史事件可以传递更久远的年代 。由炎帝的卦序符号纪年和以后的黄帝部落的“六十甲子”纪年,都属于文字记史的开始 。甲子纪年始于公元前2697年 。各部落有了文字记史的开始,更多的文字被创造出来,更多的人类经验和见识被作为知识流传于后代,古人类的智慧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当知识和经验可以用文字累积和跨时空传递时,整个人类真正进入到了文明时代 。在炎帝、黄帝时代,人们往往把一年的事情整理保存好,一年所记录之事往往可以装上一牛车,所以当时一年也称其为一载 。
一年为什么叫一载?
答:所谓的“一载”,也就是“一年” 。“载”就是“年”的意思 。“载”指的是农历的年 。而农历的“年”为355天,与公历年相差月11日左右 。所以农历的“一载”为355日 。而公历的一年为365或366日 。
“年”又分四季,既春夏秋冬,全年分12个月,3个月一季,每月30天,每天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一天24小时…… 。
根据百度查证,古代一载就是一年 。“年”字出现始于周代,在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义是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 。商代称“祀”,代表四时已过,该编史册,奉祀神灵祖先了 。
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后来又复称为“年” 。“年”为记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是一个周期为一年 。而在书面语言中,经常会出现“载”字,这显然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
【一年为什么叫一载】例如:成语:1.一年半载,意思是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2.三年五载,意思是三五年的时间,多用于形容时间长 。3千载难逢,意思指还多年没有见面 。…………

一年为什么叫一载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