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出了多少鲍勃·迪伦的书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因为MeToo运动,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停颁了,文学界、出版界因此少了一个年度话题 。不然,每年诺奖得主的作品,总能引发一阵出版热,比如前两年的得主鲍勃·迪伦 。
不经意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两年 。彼时,这位名满世界的民谣艺术家获得文学界殊荣,引发不少网友热议 。诺贝尔文学奖带来的社会热度,加之中国歌迷的迪伦情结,一时间,关于鲍勃·迪伦的作品纷纷问世 。近两年来,关于鲍勃·迪伦的多本传记、回忆录被引进、再版,迪伦的传奇生涯又一次次地受到文字的回望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出版社为迪伦出了哪些书?这些纷繁作品中,又有什么特点?

我们出了多少鲍勃·迪伦的书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文章插图
【美】鲍勃·迪伦/著 徐振锋、吴宏凯/译,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2月
迪伦眼中的迪伦:《编年史》
要想了解鲍勃·迪伦数十年来的心迹,不可避免要读《编年史》 。这是他生平迄今唯一一本自传,向世人讲述他所经历的种种决定性时刻,以及在民谣路上遇见的前辈和同道如何影响他的创作理念 。
与其说是“编年史”,不妨看作“地区史”,一系列地名标记着迪伦人生重大时刻 。他在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出生,此地临着苏必利尔湖,地势倾斜,暴风雨到来时,“狂风在无情地咆哮,掀起十英尺高的骇人巨浪” 。他在“高雅的、老式的”新奥尔良录制多张唱片,这里随处可见墓地和宗教仪式,在迪伦看来,“这个城市就是一首长诗……慢性的精神忧郁症到处弥漫” 。当然,还有拥有“Café Wha?”酒吧、“煤气灯”咖啡馆和种种反文化元素的、杂乱的纽约……
迪伦对修饰语、形容词的绝佳掌控在《编年史》中展露无遗,这从他对每个人物精准的描述就可以看出 。初见民歌手麦克·西格,迪伦说:“他像是个公爵,一个游侠骑士……他能在德拉库拉的黑色心脏上插上木桩 。”与U2乐队的波诺共进晚餐,迪伦形容:“他就像老电影中的那些男人,比如一个赤手空拳揍一只老鼠,然后强迫它忏悔的人 。”而他认为好友约翰尼·卡什“像一个住在洞穴里的人 。他听上去仿佛在大火的边缘,或者是陷在大雪里,要不就是在鬼魅的森林中,有着意识清醒、显而易见的冷静力量,全速前进,充满威胁” 。
我们出了多少鲍勃·迪伦的书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文章插图
【美】苏西·罗托洛/著 陈震/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7年11月
女友眼中的迪伦:《放任自流的时光》
【我们出了多少鲍勃·迪伦的书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放任自流的时光》是苏茜·罗托洛的回忆录 。热爱诗歌、绘画、戏剧的苏茜感受力敏锐细腻,在各类关于迪伦的书籍中,她清一色地被称作“鲍勃·迪伦的缪斯” 。她出身工人家庭、曾经投身民权运动,她的经历也影响了迪伦的政治理念 。然而,苏茜想摆脱这些附加的虚名,整本回忆录正致力于此,回归个人生命,拒绝仅以“鲍勃·迪伦的女友”这一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
在苏茜的描述中,鲍勃·迪伦的第二张专辑《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唱出一代青年的反叛语言:“它为底层人民发声,吼出了时代的愤怒,有着强烈的批评精神 。它的音乐表达形式是民谣,但它绝对摇滚 。”时值1960年代,冷战、核危机、民权运动、反越战,外部的冲突也在涤荡美国青年的思想 。青年人为自己的信仰而活,于是,苏茜写下:“我们真的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并且我们真的做到了 。”
值得一提的是,苏茜语言平实,不是那种留心于修辞的写作者,但某些语句却异常冷峻有力,比如:“在我孤寂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东西与我遥遥呼应 。最终,时代的车轮碾过,载着它们来到了我的身边 。”作为工人阶级子女,她也讽刺部分左翼青年的伪善,认为他们来自中产家庭,精通商业逻辑,却自诩“无产者”,假装理解底层的心声 。去除矫饰,追求真实,忠于自我,这是苏茜的人生信条,而迪伦在他的生涯中也是这么实践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