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房价超两万,回不去的县城,年轻人怎么异地置业?

房价|房价超两万,回不去的县城,年轻人怎么异地置业?

文章图片

房价|房价超两万,回不去的县城,年轻人怎么异地置业?

【房价|房价超两万,回不去的县城,年轻人怎么异地置业?】
某财经媒体春节期间推出了一组系列报道 , 主题是“我的故乡 , 我的异乡” 。 其中一篇将角度对准浙江某县城 , 称“回不去的县城” 。 原因是那里的房价已超2万/平方 。 采访对象说 , 与其这样 , 还不如在一线城市“死磕到底” 。
这其实是一个老的话题 。 从农村走出来 , 到城里讨生活 , 许多人自此拥有了多重的身份 , 他们以年为周期 , 准确地说在春节为节点 , 在故乡与异乡之间反复切换 。 这是一代甚至几代人无法改变的现实与命运 。 引用报道中的几句话:与城市的夜告别 , 赴故乡的云深处 。 被疫情困住两年 , 90后跨越山海 , 回家团圆 。 在故乡 , 他们更像是短暂停留的异乡人 。 在他们的视角里 , 看到了人情冷暖 , 看到了社会变迁 , 看到了家国情怀 。 当然 , 还看到了自己的尴尬与无奈 。
不过 , 严格来说 , 真正一线城市里的“土著”是不多的 。 往上查不过几代 , 老祖宗同样是背境离乡的异乡人 。

远的不说 , 就以改革开放这四十年为例 , 第一代被媒体和政府标签为农民工的打工人已然老去 , 进入退休年纪 , 但却没有享受到退休的待遇 。 他们是城市里的建设者 , 也是城市的匆匆过客 , 属于融不进城市的一批人 , 他们最终只能大都回了原籍 。 第二代打工人正值中年 , 他们接过父辈的重担 , 开始在城市里寻找自己谋生的位置 , 干着最累的活 , 住着最差的房子 , 赚着并不太多的钱 。 最有意思的是第三代打工人 , 他们就出生在城市里 , 虽然没有户口 , 没有住房 , 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 , 但并不妨碍他们可以在出生证上光明正大地标注出城市的身份 。
对于这批打工人而言 , 他们已经从精神上融进了城市 , 让他们如何回到陌生的故乡呢?
更尴尬的是 , 正如报道中所分析的那样 , 处于沿海经济区域的县城的房价已经直逼城市 。 在一线城市赚钱回到家乡消费的 , 已经没有可观的剪刀差 。 如果县城的房价依旧这样坚挺下去 , 这批返乡置业族们将不会在陌生的家乡选择安居乐业 。 即便是为了结婚的需要 , 也不必买一套事实上空置着的房子 。

到底是什么原因支撑着县城的高房价呢?对于这个问题 , 环环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关注过 , 并且总结出七大原因:调控引发的溢出效应;去库存鼓励农民进城;棚改货币化的推进;返乡置业人群的推动;当地婚俗的影响;子女求学的需要;品牌房企的入驻 。
那么 , 回不去县城的年轻人 , 未来在解决住房问题上 , 大概可以有几个选择:一是继续下沉 , 在家乡乡镇购买相对便宜的不超出预算的房子 。 二是在一线城市或就业工作城市的近郊或副中心、卫星城购买房子 , 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 , 轨道交通的高密度布局 , 让跨城市出行更加方便 。 三是选择在就业所在地租房 , 享受政府逐渐释放出来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善意 , 感受城市的温度和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 而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来看 , 三四线城市或更低能级城市的房地产是不被看好的 , 高的房价是不可能获得支撑的 , 必然会回归到相对合理的区间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