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 语言发育要从婴儿抓起,1岁以后就晚了......


0-1岁 语言发育要从婴儿抓起,1岁以后就晚了......

文章插图

说起语言 , 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是1岁以上孩子的事情 , 在0-1岁时是不需要费心的 ,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 , 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和“身体语言”外 , 语言也可以分为接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 。
接受性语言的能力是我们能理解多少语言 , 这涉及对单词句子的了解 , 可以是口头接受性语言 , 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或者躯体等) 。 而表达型语言能力则指我们能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多少语句和意义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在发展语言 。 比如 , 新生儿出生时就对人类语音更敏感 , 一个月的时候就能区分不同的言语声音是谁的 。 而且接受性语言的发展往往是后期表达性语言快速发展的基础 。
在接受性语言形成时期 , 孩子所体验的语言背景越丰富 , 接触词汇量和发音方式越多 , 在相同年龄里能听懂的语句越多 , 往往后期表达性语言的爆发越快 。
那么除了早期的语音识别以外 , 0-1岁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们根据具体的年龄来看 。
一、宝宝6个月龄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宝宝会发出各种不同的 , 往往也是愉悦的声音 , 这种声音我们称之为“咿呀学语”(babbling) 。
1. 喜欢笑出声 , 并和熟悉的人互动 , 发出“哦 , 哦 , 哦”的声音;
2. 对各种不同的声音(音量大小、生气或是友好)有不同的反应;
3. 对新奇的声音好奇 , 会转头去看;
4. 会希望通过发出咿咿吖吖的声音引起大人的关注 。
二、 宝宝8个月龄的时候
1. 对自己的名字以及镜子里自己的有反应;
2. 能够发出4-5中不同的声音;
3. 经常喜欢使用的音节是“ba,da,ka”;
4. 会对自己的发声感兴趣 , 一边发声 , 一边仔细听 , 反复实验的过程;
5. 对别人的声音很感兴趣 , 开始尝试模范 。
三、 宝宝10个月龄的时候
1. 可能会发“mama”和“baba”;
2. 大声喊叫以吸引别人的关注;
3. 这个时候的咿呀学语像是真正的语言 , 但并不是;
4. 喜欢玩“躲猫猫”(peek-a-boo) , 对游戏时的声音很感兴趣;
5. 可以说一个音节 , 或者一串重复的音节 。
四、 宝宝个月的时候
1. 知道自己的名字;
2. 会指向自己想要的物体;
3. 除了“mama”he “baba”外 , 能说2-3个单词;
4. 模仿经常听到的词语;
5. 理解简单的指令;
6. 能将常见物体的名称和物体实物联系起来 。
以上这些分龄表现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 , 并不能每一条都精准套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 就像大运动发育一样 , 有的孩子10个月会走路 , 有的孩子个月会走路 , 语言的发育也一样有个体差异的存在 。
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在6个月以上 , 还没有明显的眼神对视和社交性微笑 , 也没有咿咿哦哦的发声 , 还是需要引起重视 , 咨询专业人士 。
那么 ,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呢?
【0-1岁 语言发育要从婴儿抓起,1岁以后就晚了......】1. 对宝宝的各种发音给予积极的反应 。 比如 , 当宝宝发出“咿咿呀呀”、“哦 , 哦 , 哦”或者其他声响时 , 妈妈及时回应 , 就像孩子真的在和你说话一样 。
每次孩子的语言尝试都被积极回应 , 就必然会激起孩子对于发声和语言交流的兴趣 。 回应和互动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看着宝宝的眼睛 , 争取和宝宝有眼神互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