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要了解的基本教育法则有哪些


父母需要了解的基本教育法则有哪些

文章插图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法则”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衍生出来的 , 对熟知少儿身心成长过程的专业教育人员来说 , 这些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常识 。
在美国 , 很多普通家长也会通过请教学校老师辅导员或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接受培训 , 而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法则 , 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去 , 因此这些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少儿教育之中 。
这些法则 , 很多与国人的教子之道并不矛盾 , 但是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知道如何顺应社会环境 ,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法则吧 ,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借鉴一二 。
归属法则
【父母需要了解的基本教育法则有哪些】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 , 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 , 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
比如 , 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 , 由着孩子瞎吃瞎玩 , 不锻炼不劳动 , 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 , 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 。 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 , 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 , 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 , 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 , 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 , 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 , 尤其对孩子 , 无论他们做的如何 , 都常夸奖说:“干的好” , “太棒了” , “你真是天才”之类 。 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
华人家长则对孩子期待值颇高 , 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 , 而爱找差距挑毛病 , 孩子得了95分 , 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 。 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许适得其反 , 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
力量法则
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 , 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 。 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 , 胜利了也不光彩 。
当然 , 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 , 比如下棋等 , 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 。 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 , 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 。 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 , “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 , 无论谁有理 , 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 。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 尤其对孩子 , 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 。 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 , 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 , 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
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 , 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 , 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 。 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 , 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 。 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 , 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
另一方面 , 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 , 合理的管教关怀 , 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 , 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 , 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 , 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