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为什么要从娃娃抓起?( 二 )


不能自己面对困难, 对自己负责 。 做任何事, 都有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个困难有可能是事情本身的原因, 也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 如果没有规划, 当事情一团糟的时候, 孩子就很难区分是任务本身太难还是自己不擅长、不喜欢做这件事情造成的结果, 容易导致自信心受挫 。
职业规划如何从娃娃做起呢?对于家长来说, 就是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关键事件, 利用各种机会来让孩子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 优势是什么, 以及做什么事情有价值 。
接下来, 我们就以“果果买羽毛球拍”这件事为例, 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 。
果果想学打羽毛球, 于是果妈带果果去体育用品商店去买球拍 。 通过买球拍, 果妈悄无声息的对果果实施了一次职业规划的教育 。
1 让孩子了解现实与理想有差距
果妈带果果去买羽毛球拍, 果妈在一旁休息, 果果自己去挑选 。 果果发现除了现成的球拍之外, 还有自己穿线的球拍, 好奇的果果就想自己试一下, 果妈没有阻止果果, 只是问他穿线需要哪些素质, 果果总结出需要细心、耐心、责任心等等 。
果妈再次问果果“你觉得你能做吗”, 目的是让果果明确自己的决心, 果果信誓旦旦说可以做, 但果果只穿了一会儿线就不想再穿了 。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出现差距了, 原来想象穿线的时候, 觉得很容易, 认为自己能做到 。 现实情况是, 穿线需要手眼协调、时间长了也没意思, 果果穿了一会儿就放弃了 。
让孩子了解理想和现实有差距是让孩子学习规划的第一步, 做之前想得越全面, 规划越详细, 就能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 学习和做决定的时候就更加慎重, 知道自己能做哪些, 不好高骛远, 更能切合实际去实施 。
2 让孩子明白喜欢做和擅长做的区别
在职业必备素质和职业必备技能方面, 让孩子明白喜欢做和擅长做的区别 。
当果果不愿意穿线了, 果妈也不勉强他继续做, 但是果妈的提问, 让果果了解自己喜欢做和自己擅长做是有区别的 。
在给羽毛球穿线这件事上, 果果会做了就不想再做了, 他觉得没意思, 而且发现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 。 但是, 如果是不得不做的话, 自己还是可以坚持的 。 在这里, 果果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很清楚的, 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 能做什么, 和喜欢做什么 。
3 学会观察, 了解不同职业
日常生活中, 孩子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职业的人, 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孩子全面观察不同职业的人需要做什么 。
比如小朋友生病了去医院, 可以观察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 小时候我们也曾梦想做个售货员, 可以天天有零食吃, 却忽略了售货员需要长时间看店、需要应对各种类型的顾客等现实 。 家长也可以用角色扮演、辩论等方法, 教孩子进行职业探索 。
4 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在挑选羽毛球的过程中, 果果疑惑羽毛球的价格为什么不一样, 在果妈的引导下, 果果自己去观察, 结果发现了产地、材质等因素都会影响价格 。
到底怎么选?果妈把选择权交给了果果, 让果果自己来做决定 。 果果没有盲目买贵的或便宜的, 也没有直接听从店员意见, 而是坚持自己的主意, 几种都试一试, 最终独立做出了选择, 能独立做选择正是自我认知比较明确和成熟的标志 。
果果买球拍和羽毛球的整个过程, 正是一次职业规划的小小“预演” 。 果果自己选购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看似简单, 实际上是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过程, 他可以从中体验到到成就感和掌控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