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3个“叛逆期”,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有3个“叛逆期”,家长该怎么做?

文章插图

所谓的“叛逆期”这三个字 , 我的体会应该算是真切的 。 因为大宝儿子14岁 , 二宝女儿2岁 , 从理论上讲 , 他们两正好一个属于“青春叛逆期” , 另一个正处在“宝宝叛逆期” , 我应该正经历着双倍的“孩子叛逆期” 。
人有三个叛逆期 , 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 , 称“宝宝叛逆期”;7~9岁左右 , 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 , 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8岁 , 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 , 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
经常能看到类似这样的烦恼:
我的朋友中有一些初中生的家长 , 她们找我聊天倾诉 , 孩子们在家和在学校的各种逆反行为 , 最后常常听到她们叹气道“哎 , 青春期呗 , 孩子叛逆 。 ”
如果推敲一下从百度找来的“叛逆期”的划分 , 掐指一算 , 孩子前20年里 , 3个阶段共年是在“叛逆期” , 竟然占比超过了一半 。
再加上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提前”进入叛逆期了 , 或者叛逆期“延长”了 , 那几乎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 , 全都是处在“叛逆期”了 。
这不禁让我想到 , “叛逆期”似乎正在成为一个“百搭”的理由:
“孩子不肯好好吃饭 , 挑食、吃得少” , “叛逆期到了 , 不肯给啥吃啥了”
“孩子抢别人家孩子的玩具 , 还打人” , “terrible 2 来了”
“稍不顺他的意 , 他就耍无赖” , “孩子大了 , 开始逆反了”
……
等孩子长到十几岁 , 常有家长说 , 她家的孩子不愿意和大人说话了、一批评就抵触、微信上屏蔽家长、不愿意和家长一起出门了等等 , 家长们很无奈 , 而这些吐槽往往止于那句“叛逆期到了” 。
有些家长自从知道“叛逆期”这个说法 , 遇到孩子的种种问题时 , 首先想到是不是这孩子进入“叛逆期”了?
继而想想但凡“XX期”的 , 总有个期限 , 熬过了这个期限 , 也许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 自己也就不会再有现在的烦恼了 。
看 , “叛逆期”甚至成为了一些家长逃避教育责任的借口 。

“叛逆”是一个主观的词 , 大多数家长用它来描述孩子不再以顺从自己的情形 。
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 , 一个人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 我们称之为“固执”、“一根筋”;一个人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 我们称之为“保守”、“谨慎”;一个人毫无礼貌、违反公德 , 我们称之为“缺乏教养” , 总之我们不会说他们“叛逆” 。
但是当孩子表现出这些问题时 , 却被称之为“叛逆” 。 “叛”和“逆”都含有“反”的意思 , 言下之意 , “大人”是“正” , “孩子”是“反” 。
用“叛逆”来形容孩子 , 这样用词本身就体现了大人默认自己拥有强势地位 , 从一开始已经缺少了平等的意识 。
所以 , 如果你的孩子现阶段表现得异常“难搞” , 让你很头痛 , 我建议与其把他往“叛逆期”上生搬硬套 , 还不如花更多心思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去倾听他的想法、去和他交谈 , 疏导他的情绪 , 并和他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
在孩子“叛逆”的表象下面 , 也许存在着亲子沟通的问题 , 也许存在着孩子或大人的性格问题 , 也许存在着很多矛盾需要去调和 , 如果把这些具体的问题一股脑儿装进“叛逆期”这个筐里 , 而不去思考 , 那还不如不知道“叛逆期” 。
没必要去考虑孩子是不是进入“叛逆期” , 更不用紧张它会不会降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