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师,这所学校的心理老师做起团体情绪辅导……

考试临近,孩子焦虑不安怎么办?
填写“考试焦虑自助表”,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反思自责和抱怨,识别哪些是“自动负性思维”;客观估计考试的可能结果,思考应对办法……
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心理老师李芬青带领焦虑情绪高危的学生们做起情绪团体辅导,经过八次干预之后,这些孩子们的情绪明显得到缓解 。
10月27日下午,闵行区第四届教育学术节德育专场学术活动——“高焦虑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医教结合路径的探索”主题活动在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举行 。
作为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医教结合”项目第二轮闵行区试点校,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聚焦学生焦虑情绪,慢慢地摸索出一条“情绪团辅”之路 。
相比一对一咨询,“情绪团辅”效能更高
调研发现,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的学生学业成就动机高,家长期望值高,学业压力较大,易产生焦虑情绪 。
“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保持学习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但焦虑程度过高会使学习效率下降 。”李芬青告诉小编,“学生焦虑情绪调节到适度的水平,对学生学习效率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但学校一对一的个别咨询耗时大,覆盖面小,怎样才能帮助到更多的学生?我们决定尝试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疗法(CBT)团体辅导 。”

心理辅导师,这所学校的心理老师做起团体情绪辅导……

文章插图
通过量表问卷评估,学校筛查出了接受干预的焦虑情绪高危学生,第一轮8位,第二轮11位 。每轮8次团队辅导,每次辅导1.5小时 。
据李芬青介绍,8次情绪团辅,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生们在两位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识别焦虑与记录焦虑、识别自动负性思维、日常生活中的焦虑管理、情绪放松技巧等 。
干预结束后的随访中发现,学生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都有比较好的状态,和同学的语言冲突减少,同伴关系改善 。而家长们也反馈孩子经过团队辅导后,面临一些事件时能调控情绪,不像过去那样容易被激惹,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
团队辅导,看得见的情绪变化
焦虑的情绪,到底是怎么出现,又是怎样被舒缓的呢?
在活动中的分享环节,李芬青重点介绍了焦虑情绪团体辅导中所使用的部分“妙招”,家长们也可以了解一下,帮助孩子识别和调整情绪 。
识别自动负性思维
在团队辅导中,心理老师们教学生识别常见的自动负性思维 。
比如:
非黑即白:“考不好我就很菜 。”
过度引申:“作业都写不完,高考肯定考不好 。”
灾难化:“期末考不好就完了 。”
情绪化推理:“我感到恐慌,这次考试肯定会考砸 。”
个性化归因:“我数学作业很难完成,都是因为我笨……”
担忧假设性问题:“如果我作业一直完成不了,怎么办?”
帮助学生识别自动负性思维,既可以让学生识别到其自动思维的不合理性,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认知歪曲类型的觉察,这种觉察为学生修正认知歪曲,重新建构健康的认知方式奠定了基础 。
可能性区域思维技术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张同学睡不好觉,学习状态也不好,看见作业就感到烦,看到别人认真复习,更担心自己考不好 。
据李芬青分析,很多典型的考试焦虑表现就是考试还没考,结果还没出来,学生已经开始焦虑不安 。
此时就需要运用“可能性区域思维技术”啦!
这个大招,一共分四步!
第一步:思考结果,从考试结果的最理想状态、最糟糕状态、最可能状态三种情况来设想可能性 。担心期末考试考不好,那最糟糕的情况是考班级什么位置?最理想的情况是考班级什么位置?最可能的情况是班级什么位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