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楼市转折:房价要回到1万内,买房会更简单?3个信号提前看( 二 )


要知道 , 土地是房地产的根基 , 没有土地 , 根本不会有市场供应 , 所以 , 土地遇冷 , 产生的效应则会是一连串的:房企缺钱-土地卖不出-房子供应少-购房者观望-房子更卖不出 , 到最后 , 就会传导至楼市成交上 。



最后 , 长期而言 , 人口数量发生转折 , 18万亿楼市可能没人接盘数据统计显示 , 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 , 比2016年降了近50% , 死亡人口1014万人 , 净增48万人 , 逼近“零增长” 。 观念的变化 , 婚恋年龄的推迟 , 特别是生育成本高等因素 , 使得生育率持续下降 。 有人口专家预测 , 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 , 可能不出5年年出生人口或降到1000万以内 , 面对14亿人口的大国 , 这样的新生儿可能杯水车薪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样的环境下 , 去年全年房地产销售额竟能创下18万亿新高 , 在房说君看来 , 虽然成交创新高 , 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 毕竟在全国大多数城市降温明显 , 百城住宅、70大中城市的下跌数量越来越多 , 甚至房企哀鸿遍野 , 债务高、库存高等压力轮番袭来 , 房地产的天量成交 , 只能说明一个道理 , 当前房企在加速降价销售 , 而放眼长期 , 人口数据的低迷 , 18万亿的房地产成交 , 未来还能靠谁接盘?



所以 , 无论从长中短期的趋势来看 , 楼市的大环境都发生了转折 , 似乎没有多大的上行趋势 。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 , 面对这样的“新变局” , 则意味着投资效应减弱 , 获利机会渐小 , “住”属性开始更受重视 , 不仅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 好的居住体验也是买房的先决条件 。
既然市场回归居住是大趋势 , 未来房价如何自然是很多购房者最关心的话题 , 未来5年 , 房产会是“黄金”还是“白菜”?
王健林一席话给予了购房者启发



关注楼市的朋友应该知道 , 从2019年起王健林就宣布“退房” , 提出走轻资产路线 , 之所以这么决绝 , 从他的言语中也能窥知一二 。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提到 , “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只有52% , 这些人的住房需求旺盛 , 尤其是对一、二线城市 , 所以这些城市的房价还会缓慢上涨 。 但是 , 对于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来说 , 尤其是县城 , 房价没有多大上升空间 。 ”



从王健林的观点中 , 我们至少能从中获得2个启发 。
1、新变局袭来 , 买房更简单?高层表态、央媒回应对于买房有需求 , 但又不确定市场价格的购房者来说 , 专家王蒙徽在12月25日的采访中提到: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 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 , 保障刚性住房需求 , 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 , 努力做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 同时 , 他还强调房地产需求依旧旺盛 , 每年有1100万新市民、2000年前建成老旧小区的改善需求 。
想来 , “保障刚性需求 , 满足合理的改善需求”将是接下来的市场风向 , 再辅助与稳地价、房价、预期的措施下 , 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 , 需求都会得到保障 。
2、未来5年 , 房价是“黄金价”还是“白菜价”?不可一概而论在过去一年严厉调控下 , 即使热门城市也会出现房价下跌情况 , 所以单纯说房子是黄金或是白菜 , 不能以偏概全 。 像深圳有丰富的人口和产业资源 , 调控只是压制炒房氛围 , 长期住房潜力还是大的 , 相反对于东北 , 经济滞缓人口流出 , 即使房子多也会容易贬值 , 而且住房品质分化 , 当下盖房企业的资金资质也很重要 。



所以 , 那些位于潜力地市的房屋 , 同时品质有保障的 , 未来是“金价”的房子;反之 , 相对过剩的住房 , 未来大概率是“菜价”的房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