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出游,风光与风险同在


拼车出游,风光与风险同在

文章插图
【拼车出游,风光与风险同在】十一长假即将到来,朋友们都蠢蠢欲动,朋友圈都在商量去哪玩,很多人选择拼车出游,费用均摊,即节约了花费,又能达到旅游的目的,皆大欢喜 。
不过,我们不得不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怎么办?
因搭载朋友一起自驾游,途中发生车祸,导致同行的朋友瘫痪,成都市民杨女士摊上了百万赔偿责任 。
“现在车主的风险真大啊,以后不敢再让人随便搭车了”、“以后再让别人搭车,得提前签一份书面协议,免得惹麻烦”……像杨女士一样,越来越多的有车族遇到了好意让朋友搭车带来的法律纠纷,不少车主感慨,现在的处境越来越尴尬了 。
出于好心去搭载朋友,却因为一次交通事故,让自己甚至是整个家庭陷入被动,当事人的委屈可以理解 。
不过从整个事情来看,当事人的委屈以及接下来的严重后果,也并非天降横祸,他至少要在两个方面对此负责,首先交通事故的发生确实是因为他个人的违规操作 。
其次,他的搭车好心从一开始就隐含了巨大的法律风险 。如今他所背负的后果,既是为他的违规买单,也是有着法律依据的担责 。
如何规避风险,这应该是我们从这件事中所应吸收最大的教训 。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此事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要不要好心拼车,谁都不愿意生硬地拒绝朋友,而要求谨慎驾驶也只能是善意的提醒,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如何建立一个风险共担的机制 。
应该说,无论是担责的杨女士,还是承受伤痛的朋友,谁都不愿意发生这样的意外 。
在不幸发生后,伤者家属的索赔虽然于法有据有理,但是显然是多了几分冷峻和无情 。
从法律上可以清晰厘清的责任,但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却还存在本应有温度的过渡地带 。正如在英美侵权行为法中,有一个“自愿承担风险”原则,指搭乘者在选择无偿搭乘时,应对机动车的种种意外有一个清醒认识,既然意识到了危险而又自愿面对这种危险,那么就不能对这种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提出赔偿 。
这可以成为一种法律义务上的担当,也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 。
所以说,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的确可以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书面协议来实现,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寄希望于每个人心中存在契约精神,这种契约精神不是一页黑字白纸来实现,而是每个人能够基于信任、良善、合作的精神,建立风险共担的公序良俗 。
这种公序良俗的存在,不仅仅是实现风险共担,更重要的是能构建一个温暖充满人情味的社会环境 。
来源:人民法院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