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土壤有各种颜色

也许在你的印象中 , 土壤就是灰灰黑黑的 。其实不然 , 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 这是为什么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土壤有各种颜色的原因 , 来欣赏一下吧 。

为什么土壤有各种颜色

文章插图
土壤有各种颜色的原因
原来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 , 会让土壤呈现不同的颜色 。土壤腐殖质由动植物残体演变而成 , 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 , 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 , 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少时 , 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 , 如新疆灰漠土 。从灰到黑 , 颜色随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 。
矿物质有更神奇的效果 , 是它让土壤有了除黑以外的其他颜色 。比如 , 氧化铁就是土壤矿物质中的调色高手 , 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 , 土色发红 , 或者呈棕红色 。氧化铁又是一种善变的物质 , 在土壤里经常发生变化 。当它与水作用时 , 能转变为黄色的水化氧化铁 , 低洼潮湿的环境是这一变化的适宜条件 。因而在这种地方 , 土壤常显黄色 。通风不良、氧气缺乏时 , 土壤中的氧化铁又变成了氧化亚铁 。当土壤中的氧化亚铁较多时 , 土壤就呈现出灰蓝色 。白色则常常与土壤里的盐分变化紧密相连 。如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等盐类 , 以及高岭土、氢氧化铝等物质在土壤中呈粉末状存在时 , 都可能让土壤呈现偏白的颜色 。
紫色土则是由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发育形成 , 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多 , 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 , 其土色的决定因子主要为其中含有的结晶性氧化铁和锰化合物 。
土壤颜色也是可以改变的 。例如呈灰色、灰白色、暗棕色、红棕色等的土壤 , 原来大多是白土、红壤、黄壤 , 在人们长期耕作、施用有机肥作用下 , 土壤中腐殖质有所增加 , 土壤逐步向黑色过渡 。
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 , 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 。根据土壤的颜色 , 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大致肥瘦的情况 , “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合适的作物 , 还便于“对症下药” , 对土壤进行改良 。土壤的颜色不同也会影响土壤温度 。土色深的 , 吸收阳光能力强 , 土温升高快 , 土色浅的 ,  吸收阳光的能力弱 , 土温升高慢些 。土壤的温度与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微生物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
土壤形成原因
(1)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 , 理化性质改变 , 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 , 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 。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 , 形成残积物 , 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 , 则称为运积母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 , 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 , 经过上千年的时间 , 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 这种作用在土壤形成的初期阶段最为显著 。随着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 , 母质与土壤间性质的差别也愈大 , 尽管如此 , 土壤中总会保存有母质的某些特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