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意境赏析 鸟鸣涧的原文是什么


鸟鸣涧意境赏析 鸟鸣涧的原文是什么

文章插图
1、审美赏析:
【鸟鸣涧意境赏析 鸟鸣涧的原文是什么】首句“人闲桂花落”,“闲”即安静、悠闲,这里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 。诗歌一开始,就把重心放在人的心境上 。起句很突兀,也很有气势感 。“人闲”二字不但说明此时此刻没有人事的烦扰,而且也表明此时诗人内心是十分闲静的 。闲静得就是晚上“桂花落”都能听到 。诗人在此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夜晚本来听不到那细小的桂花的飘落声给凸现出来 。这样,不但表现出了夜晚的寂静,更重要的是把诗人“闲”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只有在寂静的环境中,在闲适心境下,才能“听”花落声 。
紧接着“夜静春山空”,这是承上句而来,不再写人之“闲”,而写山之“空” 。“空”即空寂、空荡 。这句的意思是说,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这里,诗人描写了这春山处于万籁俱寂中,好似什么都没有了,此时的春山却是空空荡荡的 。诗句中,一个“春”字,暗示着山上的树木花草的繁茂 。因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了,大自然哪能是“空”,应是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的 。其实,这里的“空”,不但使诗歌意境开阔了,而且更好地表现了山之寂静 。这也许是诗人用佛学思想来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感觉,也许就是诗人心境“空”与“闲”的表现 。
第三句“月出惊山鸟”,“月出”也就是说皎洁的月亮出来了 。这里诗人转到写天,抓住“月”这一意象展开 。这一句是说,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却惊动了山中已经熟睡的鸟儿 。此时,我们从诗人的言语中,感受到月光之下,寂静的山林中突然发出了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 。这里,诗人不但借助鸟鸣声反衬夜晚的宁静,而且借助远传的光、音来扩展诗歌的空间 。这样,诗歌审美境界得到提升,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特别注意的是,在诗句中,一个“惊”字用得很妙,不但突出了月色皎洁明亮,而且表现出月光在改变了环境时,就连山中已经熟睡的鸟儿也被“惊”醒(环境改变结果),并惊喜起来,发出了欢乐的鸣叫声,从而表现出夜色之美,环境的优雅 。
第四句“时鸣春涧中”,这是诗歌的结句,是诗人情感的聚合所在 。“时鸣”中“时”就是“不时”、“时时”的意思 。意思是说,鸟儿“惊”后,不是地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诗人承上句写鸟,视角由山上转到山下(“涧”) 。一个“涧”字下得很好,它不但为鸟鸣设置了一个音响环境,使鸟儿的鸣声更为清脆,而且使用回荡的声音,使山涧更为空旷,照应着“春山空”,从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意境 。这是,诗人却用一个“鸣”字,不但紧承上句的“惊”字,而且更好地反衬山之幽静,山之空灵 。从艺术手法来说,与王籍《入若耶溪》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诗人自己的《鹿柴》一诗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着相同的审美效果 。然而,文学艺术(诗歌)总是抒情言志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诗人王维在这里所描写的山之幽美,山之静美,不但表现出诗歌意境的空灵之美,而且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佛学美的思想(理趣),以及对生活舒适美的感受 。
总而言之,王维在《鸟鸣涧》中,不但营造了静谧的意境,而且通过“鸟鸣”声使诗富有生机与活力,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并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 。在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中,以此表达出一种生活理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