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计划集合8篇( 四 )


(4)要从学习实际出发
在制订学习计划时 , 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 , 不少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劲头很足 , 但往往忽略了实际情况 , 结果实行起来感到困难重重 , 十分紧张 。
什么是学习的实际呢?
①是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
例如 , 在这个月的学习计划中要接受和“消化”多少知识?要着重培养哪些能力?
②是时间的多少
在每个学习阶段 , 能有多少确实可用的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可以安排多少?自由学习时间可以安排多少?
③是学习上的欠缺和漏洞
自己在学习上欠的“债”是哪些?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中可以偿还多少“欠债”?
④是老师教学的实际进度
不了解教学的进度 , 常规学习时间就不好安排 , 自由学习时间就更难以安排了 。 很多学生个人学习计划的“破产” , 就是因为不了解老师教学的实际进度 , 因而使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不是过重就是过轻 , 还会出现自己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 。 由于个人计划经常被老师的教学安排“冲击” , 有的学生还会错误地认为“订个人计划没有用 , 跟着老师走就行了” 。 结果使自己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 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浪费了 。
如果一个人的学习计划能和老师的教学进度有机地配合好 , 就可以对学习起推动作用 。 例如 , 一个高中的优秀生 , 在老师讲电学部分的前一个月 , 利用自由学习时间系统地复习了初中电学部分(共五章)的内容 。 由于他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 在学习高中电学时就很顺利 , 等高中电学学完后他又利用自由学习时间 , 把初、高中的全部电学做了专题复习 , 到高三毕业总复习时 , 他比别的同学就轻松得多 。 可见 , 安排学习计划 , 一定要考虑到老师的教学进度 , 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 。
(5)要留有余地
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是在学习之前拟定的 , 是设想 , 毕竟还不是现实 。 要想把计划变成现实 , 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 在这个过程中 , 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 , 学习的各种条件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 学习计划订得再实际 , 也难免出现估计不到的情况 。 例如 , 某个阶段有的学科难度大 , 作业多 , 这样 , 计划中的常规学习时间就会增加 , 自由学习时间则会减少 , 因而计划中的学习任务就可能完不成 。 再如 , 有时集体活动比计划的多了 , 占用了较多的学习时间 , 也会影响学习计划的实施等等 。 所以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 , 学习计划不要订得太满、太死、太紧 , 要留有机动时间 , 目标也不要订得过高 。 在机动时间内安排一些一旦完不成对当时学习影响不大的学习任务 , 或者说 , 安排一些时间性不强的学习任务 。
由于在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内容安排上有了一定的伸缩性 , 就可以适应临时变化的情况 , 完成计划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 这也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 。
有的学生在订计划时 , 由于没有留有余地 , 结果一旦受到冲击 , 计划就难以实现 , 慢慢地还会对制订学习计划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 有的干脆取消了订计划的做法 。 当然 , 计划中留的余地也不能太多 , 太多了会使自己执行计划时松松垮垮 , 缺乏争取完成计划的奋斗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