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 。 “寓”是寄托的意思, 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 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 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 获得教训, 这种故事叫寓言 。 寓言是“理智的诗”, “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教训和讽刺 。 作者通过讽刺和嘲笑揭露敌人的丑恶残暴, 教育人民提高警惕, 加强团结, 打击敌人 。 也用讽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虚伪、愚蠢、懒惰等缺点, 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 。 这些教训, 讽刺一般在作品的开头点出来, 有的在作品的最后直接说出来, 有的则隐含在故事中间, 让读者加以思索找出来 。 《南辕北辙》的最后一段中就直接点明了:“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方向错了,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这几个条件越好, 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 ”另外, 寓言常用拟人、比喻手法, 把动植物、无生物“人格化”, 用它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 。
寓言来自民间, 其作者是人民大众 。 它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 。 人们常将自己在生活和斗争中积累的某些经验和教训编成生动的故事, 让别人从中受到启发, 以便吸取经验教训, 少走弯路、少吃苦头 。 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 也是抨击坏人坏事的有效手段 。 《南辕北辙》则选自《战国策·魏策》, 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 。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语言凝练, 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 多用借喻手法, 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 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 借小喻大 。 《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 。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 “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
4.常用手法为:比喻, 夸张, 象征,等手法
寓言的特征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寓言假托故事所寄以寓意一般有两种情况:
1、寄寓深刻的哲理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2、寄寓鲜明的教训
(《农夫和蛇》《刻舟求剑》)
a、讽刺型——通过否定, 讽刺反面角色达到正面说教的目的(或揭示讽刺的目的) 。
如《狐狸和鹤》(伊索寓言);《坐井观天》
b、经验教训型——从正面经验出发, 从各方面启示人们 。
如《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二)连类比喻的比喻性
黑格尔在《美学》中将寓言归纳为“比喻的艺术形式, 自觉的象征表现” 。
寓言通过具体的故事、形象来以此喻彼, 借古讽今, 以此喻彼, 以物喻人, 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
寓言的比喻不是修辞方法意义上的比喻, 而是文本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比喻意义, 它借助于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
如《猫和厨子》《树叶和树根》(《克雷洛夫寓言》)

寓言的特点

文章插图
(三)、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用犀利的语言, 机智的幽默实现讽刺和训诫 。
1、通过反面形象的塑造表达教训者态度上的否定 。
2、对人物和事件的某一特点进行极度夸张的方法, 以制造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 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