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该标准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的扩充与延拓的配套标准 。 其目的是协调和指导GB/T2260的扩展应用 , 从而生成结构一致、具有唯一标识符的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 , 构成我国完备的行政区划代码体系 。
目前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4个层级 , 前三个层级的行政区划编码应遵循国家标准GB/T2260的规定 , 第四层级行政区划的编码应遵循GB/T10114-2003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
GB/T10114-2003是指导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县级以下乡政区划代码地方标准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标准 。 该标准对县级以下行政区划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 , 规定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规则以及代码的定义区间 。 规定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分两段由九位数字构成 , 第一段采用GB/T2260中的六位数字代码;第二段是由三位数字构成的系列顺序码 , 其编码区间是001~399 。
该标准对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的赋码规则、更新要求、维护机制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 并以实例的形式对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表格式的编写与印刷进行了清晰的说明 。 该标准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不属于行政区划范畴的政企合一单位 , 在进行自定义编码时的操作性建议 。

行政区划代码

文章插图


行政区划代码 , 也称行政代码 , 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 , 一般执行两项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 。 由9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 相当于机关单位的身份号码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 。 该标准对我国县以上行政区划的代码做了规定 , 用六位阿拉伯数字分层次代表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的名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