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的起源 琵琶一词来源于什么


琵琶的起源 琵琶一词来源于什么

文章插图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琵琶 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 。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 。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 。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 。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大约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 。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 。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到了南北朝时,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就把它和中国的琵琶结合起来,改制成新式琵琶 。在演奏方法上,改横抱式为竖抱式,改拨子拨奏为右手五指弹奏 。经过不知多少艺术家的改进,才成为如今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 。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 。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 。南朝王僧虔《技录》:”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 。明帝尝引后衣乞为音乐,时杨阜在侧,问帝曰:’太后,陛下嫡母,君礼岂在邪?’帝愧然缩手,后乃出 。倾之,帝谓阜曰:’吾知卿敬节,然诚因吾心虑不平,今从卿言,不得茫茫湘水,见伊人焉?’此言后之音律高妙 。”可知在魏晋时期,”琵琶”之称正式进入宫廷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中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 。”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 。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中国 。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 。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 当时称作 “胡琵琶” 。其形状为曲颈,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 。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 。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从北齐到唐代,是琵琶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原籍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北齐至隋代的曹妙达,因善琵琶在北齐时即被封王,入隋后又被任为宫中乐官,于太乐教习琵琶技艺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