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三九是怎么规定的

三伏”和“三九”的日期是如何确定的?
人们常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刻苦 。那么“三伏”和“三九”又是如何确定的呢?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确定的 。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 。
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 为末伏,合起来叫“三伏” 。“庚”就是干支纪日中十天干的庚,庚与庚相 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 。中伏到末伏的时间有时相隔10天有时相隔20天,是由于末伏日期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 隔的天数就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间隔 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与末伏的间隔为20天 。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 。我国农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 。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 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 “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
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
三九和三伏什么意思?
三九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 。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 。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
一般“三九”时最冷 。
三伏
“三伏”是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 。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 。按照这种规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指什么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中下旬 。"三九"天为什么最冷呢?这要从当时地面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多少来看,冬季这时候虽然白昼短,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少,但此时地面散发的热量还多于吸收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要继续低下去,当地面吸收到的太阳热量几乎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气温才达到最冷 。
到"三九"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又将多于地面散失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逐渐回升 。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
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意思是不管天气多冷或多热,都应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 。
其实,在炎热的夏季,不爱体育锻炼的人,越是怕热越觉得热,越不活动,肌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越差 。在热环境下锻炼,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体腺开放加速,散热能力得以提高,使肌体有更强的调节体温能力,所以很多专家提倡“夏练三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