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禁忌的历史寓意 百无禁忌是什么意思

灶王节为何有两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这是民间人们对于灶王神的寄语,希望灶王爷能够保佑一家平安一年,因而在灶王节这一天祭灶祈福,俗称“祭灶节” 。

百无禁忌的历史寓意 百无禁忌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民间有俗语“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也就是说小年这天就要开始忙碌起来了,打扫庭院灶膛,祭灶王,因而小年也是除尘日 。
小年在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则是腊月二十三,而之所以不同,这与古代“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有关,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相传,传统意义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大多还是沿袭腊月二十四为小年 。

百无禁忌的历史寓意 百无禁忌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到现在,随着人口逐渐流动,各地关于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是小年也并不统一,也可以是二十三,也可以是腊月二十四,只要表达的心意是一致的,并没有太多的忌讳 。
“众神登天,百无禁忌”什么意思?【百无禁忌的历史寓意 百无禁忌是什么意思】在民间传说,腊月二十四以后,以灶王等民间众神明登天向天庭述职,也就是“上天言好事”,人间没有大神,于是有“众神登天,百无禁忌”之说,那么这样的说法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是我国的传统年俗之一,俗称“赶乱岁”,民间祭灶送灶神上天后,到除夕才迎回 。这几天里,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
要知道,我国古代很多社会活动是根据民俗来定的,结婚要看日子、选良辰、配八字等等,而在赶乱岁这些天就不必遵守原有的习俗,因而称为“百无禁忌” 。

百无禁忌的历史寓意 百无禁忌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除此外,主要也是因为年终岁末之时,所有人都有了空余时间,不用再为生活外出忙碌,大家都在家里,因而春节里婚嫁几乎都赶在一起 。在农村,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大家都赶在这些天结婚,因而喜宴是一天三吃,一个春节涨10斤肉的不在少数 。
而赶乱岁的出处则是清代山西《武乡县志》,据记载:“武俗娶亲正七二八以至六腊皆论利月,惟自十二月二十四日及除日,阴阳家以为百神登天,时无禁忌,名曰赶乱岁 。故一切嫁娶,凡早有妨碍者,至此皆不论利月,亦不另择吉日云 。”
腊月二十四有何忌讳?那么,腊月二十四以后真的百无禁忌了吗?当然不是,首先在腊月二十四当天除尘就有很多忌讳 。
一、除尘时不宜打碎东西
在大扫除时,可以爬上搬下,也能翻箱倒柜,但是务必轻拿轻放,不能打碎东西 。如果碰坏了嘴里要念叨“岁岁平安,勿怪勿怪,大神不在小神在 。”既是心理暗示图吉利,也是遵循习俗 。

百无禁忌的历史寓意 百无禁忌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二、女性不能祭灶
古有传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人们把月亮比作女性,灶王比作男性,因而怕女性祭灶冲撞了灶神,所以在除尘日祭灶时必须是男性 。
在平时,我们对于神像的去留有很大的说法,请神容易送神难,而在除尘日,则是可以把破损的坏的神像丢掉,不怕神明责罚;同时,对于吃饭的碗筷、盘子等吃饭的家伙,坏了、旧了都可以丢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