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鲁迅先生原文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赏析

1914年,上海春柳社将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带到中国,其中女主角娜拉那句著名的台词:
“首先我是一个人,和你一样的一个人”,令当时无数被物化的中国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 。
“中国永远不缺看热闹的人”,很多人热切地效仿娜拉,盲目地以爱之名离家出走,不愿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傀儡,追求自由与平等 。
不爱凑热闹的鲁迅先生早已洞察到娜拉走进现实要面对什么生活,他在《娜拉走后怎样》里预见:“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
有了透彻的思考,他笔下的“纯爱”也多了些现实的味道,《伤逝》的女主角子君,就如同走进现实的娜拉,为自由选择了爱情,但又被生活粉碎了爱情 。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赏析

文章插图
冲动的爱情,是一场抛弃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遇到涓生后,子君义无反顾地说下这句话 。
他们的爱情始于一场遇见 。
无意间的一次做客,百无聊赖的一次等待,涓生便听见外面高跟鞋尖触着砖路的清响 。他刚刚抬起头,窗边已闪进一张生动的面庞:白皙的圆脸带着浅浅的笑窝 。
随后,那人走了进来,正是子君 。
她身材纤细,穿着条纹布衫,玄色裙子,手里捧着紫白的藤花,安静而美好 。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赏析

文章插图
她常住在叔叔这里,今日不知怎的,恰巧来到客厅,于是便遇见了涓生 。
一个眼神的触动,彼此似乎没什么生疏隔阂,正如宝黛初见便生一句“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的亲昵 。想来,这便是心动 。
可是他们都是接收了新思想的文艺青年,自不会仅仅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
默默地相视片刻之后,屋里便渐渐充满了聊天的话语,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大多数时候,涓生在高谈阔论,子君总是微笑点头,但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
那份明亮,让涓生心里一暖:她懂得 。
就这样交际了半年,涓生终于向子君表示了纯真热烈的爱,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 。一同道出的还有他的意见,他的身世,他的缺点 。
他只是一种抒发,并没打算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的子君真的接受 。
然而,子君义无反顾地说出了那句话,仿佛这彻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脑里,比涓生还透澈,坚强得多 。
此时的涓生,太需要在他寂寞聊赖的生活里来一簇热火,为他这棵“半枯的槐树”带来“新叶”,使他“骤然生动起来”,也“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 。
此时的子君,早就在等待一个足以让她证明自我觉醒的方式,为她敢于和“鲇鱼须的老东西”及脸上涂着“加厚的雪花膏”的小东西为代表的社会决裂找到出路 。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赏析

文章插图
依赖与欲望交织一起,便产生了冲动的爱情 。
冲动的,不仅仅是思想和心灵 。
为了互表衷心,子君和全然反对的家人决裂,涓生和好生劝解的朋友绝交,两个人一起为爱私奔,甘愿在这熟悉的城市里,变成无依无靠的陌生人 。
私奔,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大的“伪浪漫” 。
表面上看,是为了爱情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
但殊不知,思虑欠奉的破釜沉舟,多半都不会长久 。现实的消磨多会为冲动的爱情买单 。
因为当你为了爱情不留后路地抛弃所有时,身边的一切也在毫不犹豫地抛弃你,包括原本的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