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

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

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

文章插图
大家知道,现在习练太极拳者,大数人是为了强身健体,受众以中老年人居多 。虽然太极拳门派众多,但都是以演习套路、推手为主要内容,摒弃了太极拳的核心: 即它的功法和实战性 。
真正的太极拳,产生于冷兵器时代,亦传是张三丰首创 。那时的人们,远没有现代人悠闲,为了自身的生存,总得学一门防身御敌的技能,如果说太极拳是“花拳绣腿”,它绝对不会流传到今天 。
只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很多传武都经过了改良变种,摒弃了它原有的功法和实战性 。所以,最终传武这门“杀人技”,逐渐演变成大众性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 。

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

文章插图
太极拳也不例外 。自从当初太极宗师杨露蝉到北京教拳开始,由于他传授的弟子,多数是清朝的贵族子弟,如果把太极拳所有的实战功法传授给他们,出生娇贵的纨绔子弟们,又有几个愿意吃这个苦头,潜心练功呢?
所以,现在人们练习的太极拳,多数是经过改良过的套路推手而已,失去了太极拳原有的实战精髓部分,只剩下外表,没有内涵了 。
而现在练习太极拳者,大数人都是因为爱好,锻炼身体 。绝不可能学古人一样,把习武当成事业,整日刻苦练功 。如果真想成为“实战”高手,今天的人们,一定会选择现在流行的格斗类项目 。

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

文章插图
只是,现在的很多所谓“太极大师”们,为了能扬名立万,招徒敛财,或者真是给自己“洗脑”了,就把太极拳吹嘘得神乎其神,天下无敌,但一旦真上了擂台实战,就成为了“挨揍”的活靶子,徒增笑话 。所以,就给人们留下了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的印象 。
历史上真有张三丰吗?史书和坊间是这样记载的:

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

文章插图
张三丰(1247-1458),名君宝,字全一,道号三丰,生于宋景定甲子五年(1247),福建邵武人,是中国全真派道教始祖,著名内家拳大师 。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这是中国最早的道家哲学思想,由此又诞生了一门最古老的武术内家门派,谓之“太极拳” 。
据说,中国道教、太极拳都是张三丰所创 。
【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而且,关于张三丰的形象是这样的:
这样一个不同于凡夫俗子,一定是得道高人了,所以张三丰在正史和坊间都留下过很多美丽传说,我们姑且相信张三丰在历史上是真实的罢 。

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

文章插图
最后,让我们欣赏《三丰全集.叹出家道情》中一段话,其中可能窥视作者张三丰的人生观和生活情趣:
“叹出家,倒也学了些敬淡逍遥,顺逆颠倒通玄妙 。一瓢饮能多少,三杯酒面像仙桃,华街柳巷呵呵笑,小葫芦常挂在腰,万灵丹带上几包 。到处与人行方便,遇缘时美酒佳肴,淡薄时饮水箪瓢 。富贵穷通由天造,任凭他身挂紫袍,任凭他骏马金貂 。转眼难免无常到,三寸气缥缥渺渺,一家人哭哭叫叫,那管你子贤孙孝 。算将来修道为高 。延年寿病减灾消,无忧无虑无烦恼 。等时来步云霄,会八仙去上仙桥,那时方显妙中妙 。”

为什么太极拳的实战性竟然如此差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