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词牌名的特点 沁园春来历及典故


沁园春词牌名的特点 沁园春来历及典故

文章插图
沁园春 ·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牌名看似简单却意味深刻,每一个词牌名都有来源与典故 。
《沁园春》是常见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创始于初唐 。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 。
现在传世的最早《沁园春》词是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但尚欠工整 。让《沁园春》真正出名的,是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后世多以苏轼词为蓝本 。
不过,当世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这首《沁园春·雪》词句里展现的乐观革命精神,可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 。
沁园春词牌名的特点 沁园春来历及典故

文章插图
在河南西北部一个叫济源的地方,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那儿有条河叫沁河,沁河的东边就是丹河流域,那里得天独厚,土地肥沃,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形成我国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竹林 。
东汉永平三年(公元61年),汉明帝带着他的女儿从洛阳来怀川游丹河竹林,公主为这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所吸引,请明帝为她在此建一座长期居住的庄园 。明帝也很喜欢这个地方,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于是当年就横跨沁河,建起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庄园,庄园被命名为沁园,同时封女儿为沁水公主 。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病逝,五子刘炟继位 。当时窦宪是窦皇后的兄长,任职虎贲中郎将,他也看中了丹河流域那肥沃的土地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便仗势要用三千两银子强买沁园 。沁水公主自然不肯,窦宪便搬了对石狮子把个园门堵了个严严实实,车马不能出入 。
此时,章帝带窦皇后来到洛阳游玩,命司空第五伦去宣旨沁水公主见驾 。因窦皇后在皇帝身边,沁水公主也不敢多说什么,但章帝还是因察觉到妹妹的异样,便询问了第五伦 。第五伦上陈了一份奏章将此事报给了章帝知晓 。章帝大怒,要严惩窦宪,却因为窦皇后的求情而作罢 。
当晚,沁水公主在沁园设宴庆贺,座中有善音律者,草拟一曲曰《沁园春》 。不久便传唱开来 。后来“沁园”也成为公主第宅的代表词 。
沁园春词牌名的特点 沁园春来历及典故

文章插图
《沁园春》这个古调,虽然传唱已久,但作为词调却在唐昭宗天佑年间 。
天佑三年,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喝完了茶,兴悠悠来到戏台听戏 。老先生三尺银须,清瘦而文雅,手里却执着檀杖,分明是绝对的戏友 。这时候戏台已经奏起音乐,但唱戏的歌妓却慢吞吞还没上台 。
老先生见状,一时兴起,便走上戏台,随着那音乐以河内方言略加太原音韵,唱了一首《沁园春》 。老先生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时惊呆了戏台下面的戏迷 。此刻,当时的文坛名手冯贽恰好也在听戏,老先生所唱不但音律优美,而且文采极佳 。
等老先生一曲唱罢,刚走下戏台,那冯贽便迎上去拱手相拜 。闲谈中才知道王老先生虽是做花炮生意,却精通琴棋书画 。第二天,冯贽到了王老先生家拜访,并将此词带回洛阳,因此此调便渐渐在京城传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