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里的痰是如何产生的

【肺里的痰是如何产生的】在中医看来,痰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
广义的痰是全部痰饮的总称 。广义的痰的产生于人的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可将其分为肝痰、心痰、脾痰、肺痰、肾痰及六腑之痰 。这些属于无形之痰 。
广义的痰,仅指通过咽喉可以排除体外的有形之痰 。
中医认为,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无形之痰,只见其特征和表象,不见其形质,但用治痰的方法有效,从而推测其病因于痰 。
通常我们所说的痰,是积于肺部可以通过咽喉咳出、排出体外的有形可见的痰液 。
痰病一般都比较顽固,不易根除,所以历代中医大家认为“百病中多有兼痰者”、“百病皆有痰做祟”的说法 。
那肺里咳出的痰,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肺里的痰是如何产生的

文章插图
肺里的痰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知道,肺的首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及朝百脉、主治节 。
在中医领域,肺主一身之气,有赖于肺的呼吸功能 。
如果肺的呼吸功能正常,则一身之气生成充足 。反之,一身之气生成不足,则形成气虚 。
肺气虚,则肃降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不能将脾传输到肺里的津液继续向下传输,从而积在胸中而成痰 。
这个时候,痰量多而滑 。
肺,主行水,可见于《素问》里的记载,被称作“通调水道” 。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 。
南宋著名中医学家杨士瀛在《仁斋指方论》中记载:“风博寒凝,暑烦湿滞,以至诸热蒸郁,啖食生冷、煎煿、鯹、咸藏动风发气等辈,皆能致痰也 。”
外邪可通过皮毛、口鼻等途径侵袭于肺,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 。
如果肺的宣发肃降失职,则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津液凝聚而成痰盘踞在胸中 。
由于外邪的性质不同,产生痰的性质也各不相同 。
如果感受寒邪,则痰白清稀 。
如果感受热邪,此时痰少质粘 。
而且,肺与脾关系密切,肺经循行于中焦脾胃,肺病必当传与脾 。
在中医里,肺属金,为脾之子;脾属土,为肺之母 。在五行中,有母病及子的说法 。脾土不足,不能濡养肺金 。肺金随之衰弱,进而肺脾两虚,脾失健运,聚湿成痰,致使肺失宣降,而生痰饮喘咳之证 。
肾属水,是肺的子脏,肺为肾的母脏 。肺病可影响肾的功能,从而导致痰液产生 。
如肺气虚,母病及子,就会导致肾气虚,肾气之固摄功能失常,从而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水湿停滞,久之聚而成痰 。
所以上述情况引发的痰证,就应该以治肺为主,中药可选用半夏、白芥子、皂荚、宣覆花、白前、前胡、桔梗、海浮石等归于肺经的中药配伍,才可让病症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
怎么样,中医对于肺痰的产生,病因病机和治疗,是否与西医路线迥然不同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