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的方法 古代名人的创意读书法值得学习


古人读书的方法 古代名人的创意读书法值得学习

文章插图
1、董遇:“三余”读书法 。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 , 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 , 夜者日之余 , 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说 , 冬天 , 没有什么农活 , 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 , 天黑不能出去活动 , 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 , 不能下地劳作 , 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 。
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来读书 , 肯定会有收效 。当然 , 董遇所处的汉代 , 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 , 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的精神 ,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
2、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 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 。这里的“八面” , 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 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 , 然后各个击破 。
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 , 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 , 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 , 百货皆有 , 人之精力 , 不能兼收尽取 , 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 , 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 , 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 , 内容丰富 。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 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 , 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 。
所以 , 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 , 日久天长 , 必有所获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 , 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 , 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 , 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数遍之后 , 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
3、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 , 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的 。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 , 约5万多字 , 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 , 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 。每天背诵150字 , 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浩繁 , 能加日积之功 , 何患不至?”的确 , 这样日积月累 , 一部部书籍就被他背熟了 。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的方法 ,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
4、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 , 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所以入 , 终当所以出 。见得亲切 , 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 , 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 , 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 , 则又死在言下 。惟知出入 , 得尽读书之法也 。”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读书要知入知出 。入 , 就是要读进书中去 , 读懂吃透 , 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 , 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 , 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开始读书时要求入 ,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
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入书出书”读书法 , 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 , 而不能死读书 。既要读书认真钻研 , 消化吸收书中营养 , 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