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范雎最后的下场又是如何?


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范雎最后的下场又是如何?

文章插图
范雎在秦昭襄王时期 , 任秦国宰相一职 。范雎原本是须贾门客 , 后来因为被怀疑联合齐国出卖魏国 , 因此被降罪 。此后范雎是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来到秦国 , 并且成为秦国客卿 。此后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 并且让秦王加强王权 , 都获得了采纳 。成为宰相后的范雎反而嫉妒起了白起的军功 , 此后借秦王之手杀掉了白起 。那范雎最后的下场又是如何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 白起一生充满了传奇 , 然而或许由于性格缺陷 , 情商不高 , 白起遭到丞相范雎的暗算 , 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 。一代军神没有死于沙场 , 死于敌人之手 , 却如此憋屈的自杀而亡 , 让人不胜嘘唏 。
那么 , 作为白起生死仇敌的范雎 , 他的下场又如何呢?根据史书记载 , 范雎举荐失误、谗杀白起等问题 , 所以辞归封地 , 不久病死 。
然而 , 犯下一连串错误的范雎 , 真的能够抽身而去 , 秦王真的能放过他?在湖南云梦睡虎地 , 考古专家挖出一批秦简 , 揭开白起仇敌范雎的最终下场之谜 。
长平之战后 , 白起本想趁势灭赵 , 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 , 于是派人重金游说范雎 , 言说一旦白起灭赵 , 那么白起必为三公 , 地位就不在你之下了 , “故不如因而割之 , 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 所以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 , 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
因此 , 范雎以秦兵疲惫 , 急待休养为由 , 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同意了此事 , 于是白起与范雎从此结仇 。
当年九月 , 秦军又攻赵 , 但白起生病 , 先后选择王陵、王陵为将 , 却一直损兵折将无数 。史书记载白起说了一句话 , 即“秦不听臣计 , 今如何矣” , 这让秦王大怒 , 就严令白起带病上阵 。
由于白起行动过慢 , 加上前线失败消息不断传来 , 这时对秦王说了一句暗藏杀机的话 , 即“其意怏怏不服 , 有余言” , 意思白起还是不服 , 于是秦昭襄王就赐死了来到杜邮的白起 。
可以说 , 范雎让秦昭襄王失去灭赵良机 , 后进谗言逼死一员镇国将军 , 再者白起死后秦军惨遭大败 , 所以范雎罪大恶极 。
而且 , 范雎错误不仅如此 , 还有举荐之错 。《史记》记载 , 范雎举荐的郑安平率部投降了赵国 , 举荐的河西郡守王稽“三年不上计”等等 。
根据秦国法律 , 所举荐之人犯罪 , 那么举荐人“以其罪罪之” 。
因此 , 范雎史书记载的“辞归封地 , 不久病死”的结局 , 实在太美好了 。那么 , 真相究竟如何?1975年12月 , 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 , 其中就提到了范雎的结局 , 有学者声称颠覆了史书记载 。
湖南云梦睡虎地秦墓 , 墓主是秦代官吏“喜” , 虽然“喜”只是一个中低级官员 , 但却非常敬业 , 非常喜欢自身职业 , 所以死后还将生前抄录的文书、律法等陪葬 。(在王侯将相还有种的年代 , 没有姓氏的“喜” , 说明并非贵族出身)

推荐阅读